日韩一区欧美二区,国产桃色电影在线播放,欧洲黄色一区,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免费

省政協委員提案建議綜述_政協要聞_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
浙江政協履職服務綜合平臺 網站無障礙 適老版
×

用戶登錄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協要聞 >>正文內容
省政協委員提案建議綜述
發布日期:2013年04月15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徐建平 通訊員 別蒙 馬玉君    時間:2013年4月11日 版面:第3版 字號:[][][]
本網訊    養老問題,是一個日益凸顯的民生大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89.03萬人,占總人口的16.6 %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121.09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35%。預計到201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991萬,占全省戶籍人口的20%以上,年均增長4.5%80歲以上高齡老人將達到157萬,年均增長5.3%。我省是全國最早步入老齡化的省份之一,同時人口老齡化進入快車道,對養老事業提出了嚴峻挑戰。
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省政協委員的關注,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有關養老事業的提案多達近20件。據了解,全省各地有關這一問題的提案也占相當大的比例。養老金、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養老事業的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社區養老:期望服務更優
社區養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里,所在社區以設施服務、定點服務和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健康保健。
民進浙江省委會提交的提案認為,護理服務是我省養老服務事業最需要突破的瓶頸之一。目前,我省大多數社區在老年護理服務人員的配置上嚴重不足且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一個護理員照顧8位甚至10位以上老人的情況十分常見。這些護理員大多還是經簡單培訓就上崗的低學歷外來務工人員,與普通家政從業人員沒有多大區別,難以勝任專業護理工作,人員流動率也比較高,難以與老人及其家屬建立互信關系從而影響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
省政協委員袁小強建議,加強養老護理服務工作隊伍建設,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服務技能。在擁有社區工作、護理等專業的高等院校開辦專業培訓班或進修班。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并促進養老服務的職業化發展。民進浙江省委會建議,學習和借鑒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探索和制定護理法規。
隨著高齡老人與失能老人比例的上升,對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醫療需求與日俱增,但是現在多數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而醫療機構也因為病患過度飽和而不愿接收這類老人。
省政協委員邢幼平建議,在杭州市、寧波市試點建立老年中心醫院,按照老年人的醫療需求來配置科室和醫療機構及服務項目和方式,來合理配置醫護人員的比例和病床。中心醫院建立后,開設社區分院開展社區和居家老人醫療服務。袁小強建議,加大社區醫院服務社區養老的力度,將兩者力量有效結合,讓社區醫生走出醫院,便捷服務社區老人,同時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場所建立康復室幫助老人病后康復。
機構養老:期望一床易求
機構養老是指將老人集中在專門的養老機構,以獲得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文體娛樂等綜合性服務,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近年來我省加強了對養老機構建設的投入,機構床位數年均增長達10%以上,但仍然不能解決供不應求的緊張態勢。2011年底全省養老機構總床位達到18.9萬張,百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僅2.4張;而2010年浙江省城鄉老年人口狀況抽樣調查顯示,我省城鎮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意愿的超過16%,一床難求的情況普遍存在。
“建設上規模的養老服務設施項目,往往用地需求量也較大,目前基層普遍反映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用地指標難以解決,以至于一些爭取到的大項目難以啟動”,省政協委員戴方國建議,國土部門在用地指標安排上,應對此類大項目給予適當傾斜。建設部門應明確要求各地政府及建設主管部門在編制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時,要充分考慮養老服務設施項目的配套布局,尤其是對一些規模上的養老服務設施項目要優先給予安排。
我省豐厚的民間資本在養老機構建設中也尚未發揮足夠作用。比如舟山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占比僅為總養老床位的9.17%,與省政府提出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占比達到50%的目標相差甚遠。省政協委員張蘊華建議,在《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基礎上,研究出臺更積極、更具體的《浙江省鼓勵民營資本參與養老機構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政府部門要全力扶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建設,在立項、規劃、用地、環評、建設等方面給予優先審批。
“財政投入不足、稅收優惠范圍較窄制約了養老機構的發展”,省政協委員袁小強建議,加大對養老事業的財政補貼力度,建立系統完善的財政補貼制度。對養老機構提供貼息貸款實行籌資環節的財政補貼,對給予養老機構補貼取消自有房產等前提條件,對養老機構購買醫療康復設備等給予一定補貼或稅收優惠;在保留原有的對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基礎上,增加對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縮小營利性養老機構與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稅收待遇差別。
養老金:期望水漲船高
養老金是老年人養老的最主要保障。隨著一對年輕人夫妻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個孩子的“421”型家庭的增多,養老金對老年人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長期以來,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定格在退休當年的數字,既不與每年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掛鉤,也不與物價指數變化掛鉤,雖然有不定期的統籌調整政策,如2005年以來國家連續幾年全國普調養老金,但這樣時隔較長、不穩定的偶然性政策,并不能完全解決退休人員養老金隨著物價上漲而實際貶值問題”,省政協委員張蘊華建議,在國家《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把統籌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作為主要任務之一的背景下,我省應盡早出臺《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實施辦法》,對調整依據、調整方式、資金來源、特殊問題處理等作出系統的制度安排,改變原來政策隨意性較大、連貫性不強的弊端,形成一個正常化、合理化、科學化的基本養老金調整制度。
而對農村老年人而言,調整、提高養老金顯得更加迫切。
省政協委員羅紅英給記者講述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去年1228日,羅紅英在磐安的一個山村看見一位老人,穿著單薄的衣服,佝僂著背吃力地在幫人挖土。這位老人已經67歲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在外打工,收入微薄,且各自都有2個子女上學,生活也很清苦,沒有經濟能力供給老人生活費。老人夫妻倆的養老金加起來每月只有160元,由于不夠用,只能不顧寒冷來打零工。
羅紅英講述的故事并不是個案。省政協委員魏賢超調研后發現,去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基礎養老金為80元,并且和城鎮居民退休人員相比差距很大。農村居民的月社會養老保障金總額度估計只是城鎮居民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現階段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都是伴隨著共和國成長起來的一輩人,他們吃過很多苦”,羅紅英建議,我省的發展成果應該惠及他們,農民的養老金應隨著物價的上漲而逐步提高。魏賢超建議,我省農村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應明顯高于和優先于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障水平的提高。要通過810年努力,使我省農村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水平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障水平趨于接近。
【關閉窗口】
×

用戶登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大理市| 石首市| 禹城市| 灵川县| 平利县| 申扎县| 聂荣县| 江津市| 甘孜县| 西宁市| 江安县| 宣威市| 霞浦县| 多伦县| 句容市| 镇远县| 双江| 黄浦区| 岑溪市| 德令哈市| 苍溪县| 南郑县| 天镇县| 榆林市| 西林县| 道孚县| 珠海市| 徐汇区| 中超| 喀喇沁旗| 商南县| 商城县| 灵山县| 府谷县| 五大连池市| 甘洛县| 交城县| 西华县| 牡丹江市| 如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