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的下午,這是一個充滿希望、洋溢夢想的時刻。
3日下午,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我省全國政協委員,懷著激動的心情前往人民大會堂。
此時,雖然相隔數千里,但蘭溪市梅江鎮大學生村官葛曉慧的心情同樣激動。這個樂觀開朗的85后小伙子,沒有鄰居、沒有娛樂、沒有家電,孤身一人在野外默默堅持養殖整整3年多,如今終于有了收成。正在池塘里辛勤勞作的他說:“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會傳來很多老百姓歡迎的好消息,相信今年的全國兩會肯定會傳來更多好聲音。”
同樣的激動,源于同樣的夢想,同樣的期待。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向中國夢奮勇進發的沖鋒號角;今年的全國兩會,群賢畢至、共策共力,一定會為實現中國夢注入強勁持久的前進動力。”在前往人民大會堂的車上,一身畬族服飾的全國政協委員、麗水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后興對記者說,沒有夢想,就會失去奮斗目標。中國夢給所有中華兒女指明了奮斗方向,也使他對祖國的發展充滿信心,對自身的履職倍感責任重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藍圖,靠什么繪就?激蕩百年的中國夢,靠什么實現?
“實干!”在人民大會堂前的廣場上,全國政協委員、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邊走邊指了指天空,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是所有人的期盼,也直接牽系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當前相當嚴峻的一個社會課題,必須從健全制度入手,從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點滴抓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環境污染。
“機會公平十分重要,要讓人人都敢做夢、愿追夢、能圓夢。”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前,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蔡秀軍若有所思地說,實現“中國夢”,就應該按照中共十八大精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在大廳里等待會議開幕時,委員們熱烈談論的也是“中國夢”。
“就業夢”、“上學夢”、“安居夢”……在委員們眼中,“中國夢”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匯聚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各種期盼,也體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因此,不僅要從宏觀的政策、制度層面,給“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還要從微觀層面更好地呵護民生,使公共財政投入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傾斜。
15時整,雄壯的國歌聲響起,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人民政協事業正式宣告邁入新的歷史進程。燦若群星的穹頂下,委員們聽得非常投入,不時低頭記錄。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奮斗目標,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賦予了人民政協更加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一個多小時后,開幕式結束。走出人民大會堂,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作政協十一屆常委會工作報告時的鏗鏘話語,仿佛仍回響在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們的耳邊。
“報告簡明扼要,催人奮進。”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省委會副主委計時華認為,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人民政協就應像政協十一屆常委會工作報告所說,要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更加主動自覺地服務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加強自身建設。“報告多次強調協商民主。事實上,也只有協商民主,才能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從而共同努力實現‘中國夢’。”
“奧運夢、世博夢等,都已成為現實。現在,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和重視民生,讓老百姓的財富夢、宜居夢等一步步走進現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吳海燕對記者說,她覺得家是“小國”,國是“大家”。中華民族的復興夢,需要大家自覺地將個人的夢、集體的夢,與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有機統一起來,集聚更多、更強大的力量,共同為之奮斗。
民之愿,國之念;百姓夢,中國夢。
“夢”這個字,被選為去年的年度漢字。可以說,這個簡單的方塊字,不僅為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所真切關注,更承載著13億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期許與信心。
為夢想而努力奮斗,讓夢想走進現實。中國夢,曾離我們如此之遠,但如今正越走越近……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