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創新·人才”、“借鑒徽晉商、做強新浙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兩家話兩創——產業轉型升級”、“創業創新·轉型升級”、“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民營經濟和‘兩富’戰略”——一個個切準民營經濟發展中根本性、關鍵性問題的論壇主題,以極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為廣大民營企業所關注、所企盼;
路甬祥、吳敬璉、厲以寧、王玨、保育鈞等領導和重量級嘉賓的亮相及精彩演講,南存輝、邱繼寶、王水福、胡成中等知名企業家的切身感悟和思考,為與會代表帶來了豐富的精神大餐和智慧火花,將會場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以及香港《文匯報》、香港《大公報》等境內外幾十家新聞媒體的熱推及深度報道,讓論壇不僅鎖定了企業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目光,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個創辦于2006年5月的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是省政協立足長三角,面向國內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創新舉措。
順勢而為應運而生
民營經濟是我省經濟繁榮的基礎所在、活力所在和潛力所在。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浙江全省有私營企業72萬家,個體工商戶230萬戶。在全國工商聯公布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由144家民營企業組成的“浙江軍團”格外醒目,這已是浙江民營企業連續13年上榜企業數居全國首位。2011年浙江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合9000美元,而這其中,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0%以上的生產總值、60%左右的外貿出口、50%左右的稅收和解決了90%以上社會就業崗位。
然而,民營經濟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其長期發展過程中累積的素質性、結構性矛盾伴隨著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也逐步顯現。比如:從制度層面看,行政性壟斷尚未完全破除;從資源層面看,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從公司治理看,家族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企業規模化的發展;從創新水平看,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影響了民營經濟的品牌提升。民營企業遭遇著融資難、投資難、創新難、盈利難等“四難”問題,對以低附加值的制造業為主要產業構成的民營經濟來說,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如何引導浙江民營企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加快推進浙江民營經濟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實現新的飛躍,需要借助外腦、集思廣益,需要政企互動、群策群力。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由此應運而生。
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位置超脫,在推進民營經濟科學發展的進程中作用獨特。政協委員特別是經濟界委員,許多來自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金融、證券、保險等重要經濟部門,還有許多是我省知名的民營企業家。他們熟知民營經濟法律法規,了解民營經濟發展規律、特點和現狀。創辦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目的就在于立足于人民政協的特點和優勢,充分利用政協的人才資源、組織資源,選擇民營經濟發展中帶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問題開展研討,選擇民營企業普遍關注、急于解決的帶有普遍性的重點難點問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組織政協委員和民營企業家開展調查研究,以論壇為平臺開展研討,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
建言獻策 助推發展
“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的民營企業到了一個關口,需要換一種活法。今天我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特別是要素的分配提一些建議……”
“能否把臺州、溫州的標會、臺會規范化、合法化?能否在浙江建一個區域性股票市場,讓老百姓騎自行車就能去看一看企業發展情況如何……”
“假如我們能夠如達爾文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適應這個變化,我覺得有戲……”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民營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擾和挑戰,原材料上漲、資金鏈斷裂、融資困難……不少企業陷入困境。當年10月23日,由省政協、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等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行。吳敬璉、保育鈞、鐘朋榮等經濟學家亮相會場,與企業家們就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
“企業確實挺困難的,下一步該怎么走?還能走得下去嗎?我是帶著困惑來到會場的,沒想到收獲的不僅有信心更有良策,像一些專家提出練好內功,把專利技術、品質、成本、網絡渠道建設包括內部的管理創新等各項工作做得扎實;提升發展理念;建立風險防范體系等,給我諸多啟發。”論壇結束時,一位企業界人士的話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共鳴。
2012年11月27日,以“民營經濟和‘兩富’戰略”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行。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等既帶有全局高度和全新視角,又緊貼本地實際的發言,深深觸動了與會代表。“沒有空話、沒有套話,有的只是理性的分析、獨到的見解以及富有建設性的建議意見,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一位與會代表深有體會地告訴記者。
像這樣讓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的論壇至今已舉辦七屆。時間是最忠實的見證者。六年多來,中國民營經濟科學發展論壇以其寬廣的視野、新穎的理念和實實在在的作為,成為推動民營經濟科學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民營企業聯系專家學者的重要渠道,也成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載體。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