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低收入群體增收致富,重點在農村,但在城鎮,也有相對貧困戶。即使在杭州、寧波、溫州等這些經濟發達的繁華城市中,也有低收入家庭。而他們的貧困,容易被人所忽視。
住在杭州拱北小區的余根夫婦雙雙下崗后,為增加家庭收入到余杭區農村承包山林養雞創業,后因銷售渠道不暢等因素,創業沒有成功,還欠了一筆債,生活更加困難。
世事無常,人免不了旦夕禍福,即使是城市的精英人群家庭,也會因大病、長病等原因陷入困境。杭州一位大學教師患病10多年,今年動大手術沒有成功后去世。長年患病造成的低收入、不菲的自理部分醫藥費、沒有退休金又需要贍養的老母親、尚在讀書的女兒,使得這個家庭陷入困境。
“要高度關注城鎮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問題!”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民政局局長邵勝大聲疾呼。他說,城鎮居民主要通過就業來增收,不像農民那樣擁有可以賴以生存、創業的土地和山林等生產資料,一旦下崗,日子尤為艱辛。
我省處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府財力不斷增強,城鎮居民吃不飽、穿不暖的絕對貧困現象已經基本消除。記者了解到,從2008年到2011年,我省人均收入低于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40%的城鎮家庭人口比重分別為10.3%、10.1%、10.1%、9.8%,城鎮低收入家庭的增收致富任務不輕。
我省城鎮低收入家庭不少,但政策意義上的“城鎮低收入家庭”概念還不明確。有的地方將低收入家庭直接等同于低保戶,有的包含了低保線以上、低保標準1.2倍和1.5倍以內的“邊緣戶”;統計部門則把“城市住戶調查”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最后20%的家庭列為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政策中,有的地方以當地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甚至80%為標準確定低收入家庭。
“不同標準導致政策意義上的城鎮低收入人群統計數據缺失,不利于幫扶工作的開展。”邵勝建議,省里盡快制定標準,確定城鎮低收入家庭的范圍。增收致富涉及很多政府部門,農村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工作已經明確由農辦牽頭,要盡快明確城鎮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工作的牽頭部門,規定各部門的職責,制定幫扶政策,各司其職,抓好落實。
就業是城鎮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的基本途徑。省政協委員、三替集團公司董事長陶曉鶯建議,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完善全省性的勞動力供需信息平臺,加大對新成長勞動力、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完成培訓補貼體系,推廣政府購買職業培訓服務等做法,提升城鎮低收入家庭成員的就業素質,推動城鎮低收入家庭成員的就業。
物質上的貧困固然擾人,精神上的貧脊同樣揪心。城鎮低收入家庭成員因下崗失業、經濟貧困,社會地位弱化,精神文化生活貧乏,尤其是下崗工人,物質生活、社會地位和過去相比反差大,容易造成心態失衡,不利于社會和諧。“幫扶低收入群眾,既要關注他們物質方面的問題,也要使他們精神富有。”省政協委員、浙江冶金集團團委書記呂敏建議,發動團員青年、志愿者的力量,經常走訪城鎮低收入家庭,多做好事、多作溝通、多給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保持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