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年06月15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張櫻櫻摘編 時間: 版面: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5月30日,省政協召開全省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省政協主席喬傳秀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協副主席陳艷華主持會議,省委宣傳部負責同志在會上講話。來自中央駐浙新聞媒體、省級新聞媒體、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省委會的9位同志在會上發言:
何玲玲(新華社浙江分社副社長、總編輯):
政協新聞宣傳工作既要把握政協工作的基本思路,又要切合新聞規律,實現雙贏。
要注重報道調研活動,不停留于例會。應結合省政協的年度工作安排,圍繞專項性工作,重視各專委會的調研,及時將調研材料轉化為新聞報道。
要突出政協特色,有別于黨委、政府。突出對政協委員的關注,注重委員在推動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促進民主團結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的報道。突出對專委會的關注,注重專委會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戰略和重點項目開展的課題調研。突出對政協創新載體的關注,通過新華社及時傳遞社情民意,在更高層面上推動問題的解決或經驗的推廣。
要體現新聞規律,公開、內參“兩條腿”走路。發揮政協議政資源、統戰資源、民意資源和文史資源的優勢,深入挖掘并公開報道有特點、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對一些不適宜公開,但對中央的相關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信息,通過新華社內參渠道進行反映。
李宏(人民政協報浙江記者站站長):
人民政協報浙江記者站將更好地發揮“團結聯誼、化解矛盾”、“上達中央、下通各界”的宣傳優勢,做到多幫忙少添亂,善思考深研究。
在宣傳人民政協履行職能上多做研究。只有吃透政策、領會好精神,把握好政治方向,宣傳報道上才不會出錯。要認真學習政協理論,及時抓住政協履職過程中的工作創新和亮點,在重要版面予以刊發。
把會議報道變活,把調研成果、建言立論變鮮。充分利用中央駐浙新聞記者聯合會這一重要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浙江省政協工作和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與探索。
加強與市縣(區)政協的聯動,宣傳好他們的經驗。始終堅持到基層去,挖掘基層政協的宣傳素材、典型經驗、工作亮點。
李良(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編委):
浙江日報作為省委機關報,在報道我省政協活動、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方面講政治、講大局,認真做好報道。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近幾年來,浙江日報在全國兩會、省兩會的政協報道,多次受到省委主要領導的肯定和好評。
運用多種報道手段,做大做強政協報道。在兩會期間,創新多種形式,開設“記者跑兩會”、“話說兩會”、“兩會圓桌”、“履職進行時”等欄目,全方位展示委員履職風采。做好常規報道的同時,注重策劃報道,與省政協合作,主辦“創新浙江論壇”、“春回燕歸-智慧浙江科學會客廳”等活動,使政協履職成果在更大范圍內引起關注。
王水明(浙江衛視副總監):
浙江衛視對政協新聞宣傳工作高度重視,以《浙江新聞聯播》為主陣地,其他欄目為輔,確保報道版面、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
會議報道保證版面和時段。及時準確播發常委會議、政協主要領導參加的相關活動、政協重大履職活動、政協委員的集體視察調研活動等。
跳出會議程序和領導講話,轉向關注參政議政的過程,更好地宣傳政協的履職成果。
跳出日常會議報道,做好提案報道的文章。每年省兩會召開前夕,衛視都集中精力報道“提案議案追蹤”,選擇被黨委、政府部門采納或部分采納,或是所提問題得到解決的提案等進行報道,較好地宣傳政協的地位和作用。
濃墨重彩報道好全國和省兩會。認真謀劃,安排精兵強將組成報道團隊。在保質保量完成程序性報道外,通過報道手段、報道理念、報道內容、報道形式的創新,使報道更加生動,更具可看性。
孫劍忠(浙江經視副總監):
《政協視線》始終關注熱點和民生,反映委員聲音。自2005年創辦至今,已播出超過300期報道,基本保持一周一期。
為進一步辦好《政協視線》欄目,建議在內容上增加熱點、民生類題材,減少冷門題材,多一些民生體驗、實地調研的鏡頭。在節目設置上,每年能播出一組分量較重、關注度大、涉及面廣、全程介入的報道,發揮較好的監督效果。
何關新(杭州市政協副主席):
在做好經常性宣傳的基礎上,杭州市政協把創新的重點放在組織策劃上。
選擇新聞點:從突出主體到關注受眾。在表達“我要說什么”的同時,關注社會和受眾“要聽什么”,準確選擇新聞關注點。
選擇組織方式:從單一報道到專題組團式的宣傳。從微觀和宏觀、從點和面對常委會議、民主議政會等專題會議進行全景掃描,用多元化的渠道和技巧,以講述故事的方式來發布信息、傳達觀點。
選擇新聞素材:小步創新、眼睛向內,積極將社情民意、提案建議、調研報告新聞化。
選擇宣傳方式:把剛性宣傳變為柔性宣傳。用多元化的風格來表達一元的觀點,利用《杭州政協》這一宣傳陣地,對同一主題文章進行策劃組稿,敞開式地讓各種觀點得以交鋒、碰撞。
陳炳水(寧波市政協副主席):
寧波市政協不斷探索新載體,開辟新途徑,逐步形成了“五線合一”的政協宣傳工作新格局。
一是依托《寧波日報》,開辦“人民政協”專版。1999年3月開設,2003年7月擴版,每月一期,2006年以來,在專版開設“政協論壇”專欄。
二是發揮電視媒體優勢,辦好《政協視點》欄目。節目就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政府部門負責人和普通市民參與,收視率多年位居寧波電視臺自辦節目前列。
三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版“寧波政協信息網”。調整網頁欄目,豐富交流形式,充實網頁內容,自輸文字達1000萬字以上,日訪問量基本保持在4000人次以上。
四是更新辦刊理念,改進《寧波政協》刊物。對政協要聞的宣傳變消息為綜述、側記,對意見建議的報道變公文體裁為新聞體裁。
五是把政協重要會議、經常性活動和履職成效的報道向都市類報紙延伸,在深度報道上做文章。
王益琪(溫州市政協副主席):
《政情民意中間站》電視欄目,是將新聞輿論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相結合的政協履職創新之舉。自2002年6月開播以來,堅持每周一個話題,溝通思想、集思廣益。
定位民生,促成問題解決。欄目除了堅持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外,把目光投向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
體現委員履職,提升政協形象。欄目話題多選材自委員提案和政協調研活動,不僅讓百姓認識和了解了政協的工作,更提升了政協形象。由于堅持群眾意愿和話語權的充分表達,欄目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認可,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品牌欄目之一。
科學發展,不斷探索創新。在素材來源方面,欄目組定期召開工作月會,邀請專家組成員參加,請他們給欄目建言獻策。同時不斷提高互動性,加強政情傳達。
李繼承(民革省委會副主委):
全省各級民革組織將弘揚主旋律與突出民革特點相結合,加強宣傳工作創新,努力為樹立民革形象、打造民革品牌服務。
常規報道與重點報道相結合,超前策劃、聚焦亮點,抓住民革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的新進展、新成績和民革黨員中的亮點人物,確立重點題材,進行深度報道。
傳統宣傳與網絡宣傳相結合,以團結報記者站職業化建設、《浙江民革》內刊改版和網站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強與主流媒體及統戰、政協系統各有關單位、各黨派、民革各級組織的聯系,充分展示中國政黨制度的獨特性和優越性。
將參政議政作為宣傳報道重點,重視對民革參政議政重點領域一個主題多年追蹤形成品牌的重要成果、有實效的民革提案、有成果的民革調研活動、民革界別政協委員的亮點故事等內容的報道。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