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年03月30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湯媛媛 時間: 版面: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重要任務,凸顯了“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的堅定決心。全國兩會上,這個話題引起了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的熱議。委員們認為,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事關國家安全,與民族進步、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表現之一。
張澤熙委員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法企業偷排、強排污染物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破壞的屢見不鮮。針對今后可能發生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張澤熙建議中央政府建立一套相應的標準化應對機制和評價機制。事件一旦發生,立刻由相關部門響應評級,然后按照評價等級實施相對應的標準化應對方案。如以中央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嚴肅處置涉案單位和失職部門;組織對社會發布準確及時的信息,以取信于民。
黃建中委員說,近年來,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仿效商家,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燃放“開門炮”,以期待新一年“開門紅”。燃放“開門炮”,絕大多數均為公款支出,不但擾民,制造出大量的垃圾,讓環衛工人倍加辛苦,也帶來難以估量的環境污染,降低空氣質量。他建議叫停公款燃放春節“開門炮”。
陳重華委員在兩會發言時說,她去年提案建議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指標并完善公布,環保部的回復態度和質量都相當滿意,力度之大推進之迅速令她意想不到。更想不到的是,溫總理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這說明,政府的確下了決心,“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陳重華建議,各級政府能將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真真正正落到實處。
綠色增長,是千秋百代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屏障。委員們認為,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內涵豐富、任重道遠,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繼續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關注濕地保護,深入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所有努力,勾勒出一條清晰的脈絡——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同步提升。
吳鴻委員說,多年來,我國造林面積始終保持在世界第一,但森林質量差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性改變。我國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每公頃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 %,根本問題是重造輕管,沒有長期而有效地開展森林撫育工作。加快森林撫育已成為當前林業工作的迫切任務。他建議全面實施森林撫育補貼制度,并適當提高補貼標準。目前,中央補貼每畝100元,與實際撫育成本差距大,林農積極性得不到有效推動,應及時調整政策,把補貼標準提高到200元以上。
陳英旭委員呼吁,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他說,目前我國發展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空間很大。從用水方面看,通過全面普及灌溉節水、旱作節水和生物性節水技術,每年可節水1300億到1550億立方米。從用肥方面看,如果將化肥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約化肥231.9萬噸;如通過增施有機肥,將有機肥與無機肥施用比例恢復到0.45∶0.55,每年可替代化肥386.4萬噸。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