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年03月26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湯媛媛 時間: 版面: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資金困難、外需低迷、成本高、利潤薄……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嚴峻形勢,一些實體企業為了追逐高回報紛紛放松主業,轉向炒作房地產和民間借貸市場,投機氛圍日漸濃烈。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們對經濟“脫實向虛”的危害有著更深的感觸,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壯大實體經濟,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成了委員們的一致呼聲。
減負,輕裝上陣
壓力大,負擔重,發展難。委員們認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市場需求不振、產能過剩壓力加大、稅費負擔過重等困難,要使實體經濟擺脫困境,必須采取措施解壓減負。
丁耀明委員說,浙江中小企業的數量占99%,是中國經濟非常活躍的一部分。但這些企業目前面臨不少問題:成本上揚,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工資上升,利潤減少較多,而獲取地、電力、金融資源成本上揚過快,“搞制造不如搞地產,搞地產不如搞資本運作”,過重的負擔讓一些企業無心實業。
孫忠煥委員介紹,當前中小企業承受八大類稅費,流轉稅比重偏高,制造型企業的流轉稅占全部繳納稅收的比例為77%,而貿易型企業的流轉稅占全部繳納稅收的比例更是高達88%。加上中小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差,稅負轉嫁能力較弱,面臨生存困難。孫忠煥呼吁,認真落實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真正為小微企業減負解難,提高實業的投資回報,讓做實業的人真正感到有奔頭,能致富。王建沂委員提出具體建議,比照“免征”農業稅的方式給予階段性、扶植性的“免稅”期,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
輸血,增強活力
融資難、效益低,發展乏力。委員們紛紛表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實體經濟發展能力,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拓展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張澤熙委員建議,引導民間資本、發展民營金融,把草根經濟與草根金融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民營金融支撐中小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再展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優勢。
對此,盧步東委員表示贊同,他建議國家給予“小額信貸銀行”多方面的信貸政策支持。首先是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可以考慮“小額信貸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最高不得超過10%,至少比一般商業銀行低3個百分點。其次是實行差別的存貸比,可以考慮“小額信貸銀行”的存貸比允許超過一般商業銀行10個百分點。其中,村鎮銀行由于規模小、吸收存款難,只要資本充足率達標,可考慮免除存貸比考核。再次是央行再貸款,應當簡化手續、提高額度、降低利率。
改革,拓寬天地
當前,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實體經濟出現“空殼化”、“空心化”風險。委員們認為,必須通過改革,讓資金向實體經濟投放、空間為實體經濟預留、人才向實體經濟集聚、要素向實體經濟傾斜,共同營造“勤勞做實業能富,創新做實業大富”的市場環境。
作為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沂委員說,25年的“創業創新”歷程,讓他體會到“實體經濟”確實大有可為。為促進“實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他建議進一步完善土地出讓金中央與地方共享等相關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將關心重心從土地財政轉移到“實體經濟”上來;采取差異化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吳鴻委員建議,重視電子商務對中小微企業發展起到的作用。他認為,電子商務服務業可以助推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后者生長周期提供全程支持,助推其轉變發展模式。有關部門應當出臺有力措施,引導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平臺助推中小微企業更快更好發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