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年03月19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湯媛媛 時間: 版面: 字號:[
大][
中][
小]
中國開啟“文化興國”大布局。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如何讓中國文化更適應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需要,如何讓文化成為教化人心、提振正氣的利器,如何讓中華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國軟實力,成為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的焦點。
其中,“傳承”和“創新”是被委員們頻頻提起的兩個詞。
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扔
委員們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繼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于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重要的國際場合,中國人竟然沒有自己的國服。許多重大的節日和其他社會活動,人們也習慣著西裝革履,特別是男性服飾上難以見到有民族文化特質的禮服。鞠雅蓮委員建議,中國盡快通過法律確立代表國家的國服。國服可稱為“華服”,設計既要體現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元素體系,又要體現民族性和時代性,還要適當體現她的東方包容性。從而形成“西方有西裝,東方有華服”的兩大國服主流格局。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著巨大的精神力量,起到以文教化之大用。”已任三屆的全國政協委員駱少君說,當前我國的教育應該關注孩子的傳統文化教育,如忠孝禮義、養生保健,先學會如何做人,先把健康的身體底子打好,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讀書。中國人歷來最重視的是做人,只要我們的孩子能夠做到正氣、大氣、和氣、喜氣,氣定如山、量大如海,有道德底線,將來不管干什么,行行都能出狀元。這一看法得到了連建偉委員的贊同。近年來,他持續在全國兩會上呼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切實加強國學教育。他說,國學中確實有許許多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精華,其中諸如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仍然是重要資源。他建議切實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的國學教育,使國學深入青年一代心中。
只有創新,才能生生不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我省全國政協委員們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即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也需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實現現代化的創造性轉化。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的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活力。
胡成中委員在全國兩會上建議,提煉當代的核心價值觀。他說,現在社會上一些人的信仰危機、道德紊亂、人情冷漠、腐敗日甚,原因可以找出許多,但最深層的問題是缺乏一種大眾普遍遵循的精神追求和價值標準,即核心價值觀。中國作為一個快速崛起的大國,必須有一個價值觀來統領人們的思想、凝聚人們的力量、引導人們的行動。他認為,當代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新形勢下的高度概括和生動體現,要在保留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上,補充國家振興、人類進步、改革創新等現代要素,使傳統內容和時代發展有機結合,并盡量大眾化通俗化,讓老百姓易懂易記,以便于普及,易于踐行。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發展潛力大。”孫忠煥委員認為,加快文創產業發展,對于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文創產業仍存在產業集聚效應不強、產品創新能力不足、文創產業人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觀念薄弱等問題,成為制約產業進一步加快發展的瓶頸因素,亟須加以研究解決。
對此,盧步東委員提出,在制度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部門聯合監管,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制和市場環境,形成全社會尊重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同時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實現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轉移,鼓勵經評估的知識產權折價為股本和注冊資金。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