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2年01月19日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鮑蔓華 時間: 版面: 字號:[
大][
中][
小]
本網訊 近年來,不少城市相繼出現建筑壽命不到25年、甚至少于15年的高層建筑被拆除的現象。1月15日,浙江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期間,潘一紅委員提出,建筑規劃,更應注重科學性。
"許多建筑并非因質量問題而拆除,在商業利益和GDP崇拜的背后,反映出中國許多城市缺乏成熟謹慎的城建規劃和保護意識。"潘一紅說。城市規劃短視、混亂是建筑"短命"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地方規劃隨意性強,規劃滯后、混亂,建筑質量再過硬也難逃"夭折"厄運。此外,設計缺陷使得建筑"未老先衰",不堪續用,一些開發商為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往往以犧牲建筑的某些功能為代價。再次,質量低劣也是建筑"短命癥"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潘一紅委員為此開出了"三劑良藥":一要科學規劃,從法律角度明確規劃必須堅持公開化、前瞻性和相對穩定性原則;二要依法監管,在建設施工階段對施工企業采取全方位的制約機制;三要實行問責制,對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監理人員以及政府審批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等實行終身負責制。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