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履職
助力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先行
據浙江日報 5月18日至19日,浙江省政協召開常委會會議,圍繞即將召開的省第十五次黨代會重大決策開展專題協商。省委主要負責人與省政協常委、委員們共商發展大計。
今年以來,省政協在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大場景下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全力服務省委工作大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會上,部分省政協常委、委員圍繞數字化改革、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單元、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等主題作協商發言,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圍繞省黨代會重大決策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意見建議。20多位省直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
為高質量做好本次大會協商發言,省政協在會前專門成立了若干專題調研組,分赴全省各地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形成了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意見建議。不僅如此,省政協還通過數字政協“協商在線”開展“為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建真言獻良策”網絡議政活動。全省三級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委員參與互動交流1.3萬多人次,網上發帖總數達2.1萬條。
為改革大局建真言
改革,永遠在路上。
我省“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是黨中央賦予浙江的重大政治責任。當前,全省各地正聚焦改革突破、靶向克難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和問題。
“要發揮數字化改革制勝動力,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劉凈非常委在代表民革界別的發言時建議,加快推進執法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全省“大綜合一體化”數字執法平臺,并依托“互聯網+監管”平臺,提升規范執法、精準執法、高效執法水平。
此外,她還建議加快梳理明確職責邊界,厘清市縣鄉三級權力清單,厘清審批、監管和執法的關系,進一步打通“大綜合一體化”執法監管數字應用和“基層治理四平臺”。
近年來,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兩山”轉化渠道不豐富等問題依然存在。
對此,田野常委代表農工黨界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發言時提出,生態產品的轉化回報周期性長,要在生態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市場主體培育、產業開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拓展,全面構建高質量綠色富民產業體系。
“要從嚴落實生態空間管控,全面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全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快推進GEP核算試點擴面,重點推進核算數字化建設,著力破解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難。”田野常委還就加強分工協作,增強推進合力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是我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十大標志性成果之一。陳桂秋常委在代表民建界別發言時就推進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他呼吁,以數字賦能為動力,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架構,大力推進黨建統領網格自治,提升智慧治理水平;以便民惠民為目標,完善城鄉社區服務體系,解決群眾關注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特別是一老一小問題;以共建共享為導向,促進城鄉社區融合發展,體現城鄉社區差異化特色。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多位常委圍繞人才和創新主題建言獻策。
梁細弟常委代表致公黨界別發言時建議,構建現代化人才體系,厚植科技創新土壤,構建高水平創新網絡,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快打造戰略人才高地。
葉正波常委在代表九三學社界別發言時建議,要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策源地,推動全面轉入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要厚植科技創新土壤,夯實發展基礎;構建高水平創新網絡,加強成果轉化。”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良策
圍繞經濟高質量發展,常委、委員積極建言。
近年來,我省民營經濟實力持續壯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韌性持續增強,發展活力持續迸發,社會貢獻持續提高。但當前,我省民營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不小壓力。如何穩住經濟大盤、促進經濟穩進提質?
王振滔常委代表省工商聯界別發言時,就激發民企創業創新創富活力,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新飛躍提出了中肯的建議。“一方面要提振發展信心,打好鼓勁提氣組合拳;另一方面要打造有利于創新的最佳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數字變革,重視民營企業家隊伍建設。”他說。
王振滔常委呼吁,支持民營企業在帶動就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尤其是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挺過難關、留住崗位、穩定經營、持續增收。“希望黨委政府更好搭建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平臺載體,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為民營企業走進山區26縣拓展發展空間、助力共同富裕創造條件;加大政策引導,建立健全民營企業回報社會的激勵機制,讓履行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家有榮譽感、自豪感、成就感。”
浙江是海洋經濟大省,王偉委員代表舟山市政協發言時呼吁,深度挖掘海洋優勢資源,推動我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海洋經濟未來新增長極?王偉委員建議,建設重大改革創新示范區,加大大宗商品儲運項目布局,發展安全、穩定、可靠的大宗商品供應,積極應對當前國際市場波動,謀劃發展藍碳經濟,服務國家能源經濟安全。“堅持把海洋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發揮有效投資和科技創新兩個關鍵,出臺強有力的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堅持向海開放,加大油氣全產業鏈發展。”他說。
山區26縣的高質量發展,牽動著政協委員們的心。今年3月以來,省政協就推動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開展重點協商課題調研,并開展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協商議政。
根據前期調研情況,陳清莉常委代表臺盟界別、農業和農村界別發言時提出了四方面建議:“要統籌推進系列政策精準實施、高效落地;扎實推進‘產業飛地’和特色產業園區精準落地,優先解決山區26縣‘飛地’建設能耗、融資等要素保障;開展縣域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土空間綜合治理’行動;創新做好‘山水’文章、‘業態’文章,闖出綠色低碳發展新路。”
近年來,滬蘇湖高鐵全線開工、長三角產業合作區簽約建設等,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了快進鍵、注入了新動能。為推動長三角地區深度協同發展,李上葵委員代表湖州市政協發言時建議,要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創新打造“數字長三角”;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引領,示范打造“低碳長三角”; 以“破壁除障”為重點,助力打造“暢通長三角”,更好地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著力打造“雙循環”戰略樞紐。
為民生福祉謀實招
更優質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充裕的文化生活……對照共同富裕和省域現代化先行要求,浙江如何擦亮底色,把一件件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來辦,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成一幅幅幸福圖景?
教育是民生之基。謝永和常委代表民盟界別、教育界別的發言時表示,要加強高教強省頂層設計,深化推進對制約高校發展體制機制的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實施高校減負計劃,同時分級分類引導各高校合理定位、特色發展。
“既要整體布局,還需重點突破。”謝永和常委建議,加大登峰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力度,加快健全“中職—職業專科—職業本科”一體化的職業學校體系,鼓勵支持多途徑解決高校優秀人才的住房問題。
醫療是民生之需。“我省正有力推進全民全程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但目前還存在醫療健康服務總量分布不平衡和水平‘高峰不高’等問題。”陳忠常委在代表民進界別發言時建議,在構建全民全程健康服務工作指標體系的基礎上,著力關注“一老一小”問題,如通過加大體教、家校融合力度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探索構建“居家+社區+機構+智慧養老”的養老新模式,培養失智失能老人照護專業隊伍等。“此外,還要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加強特色專科建設,高水平推進醫聯體建設。”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除了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提高收入也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周華富委員和大家分享了一組數據:2021年,我省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萬元至50萬元群體(三口之家)比例比2016年提高24.3個百分點,達72.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萬元至60萬元群體比例比2020年提高3.8個百分點,達30.6%。
“但對照2025年的目標,仍存在差距。”周華富委員在代表經濟界別發言時,從強化就業導向“擴中”和加大幫扶力度“提低”兩方面提出了建議,包括發揮浙江民營經濟優勢,大力支持靈活就業,鼓勵養老、托育、家政等就業吸納能力強的服務業發展以擴大就業;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平臺建設,有效統籌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救助等專項救助,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等。
改善民生,既要重物質也要重精神。張偉斌常委在代表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發言時提出,要聚焦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高質量打造宋韻文化標識,并提出具體建議:充分發揮數字賦能作用。“比如,整合全球博物館、民間收藏、國內宋代考古等宋代文物信息建設‘宋代數字博物館’,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眾提供遺址信息、考古成果、在線展覽、社教宣傳等文化服務,開發云藝術、云旅游、云演藝、云展覽等數字產品等。”
會場內,討論熱烈;會場外,生機勃發。常委和委員表示,將篤行不怠勤履職,奮發有為勇擔當,奮力爭當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排頭兵,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貢獻智慧力量。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