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 過去的一年,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常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步履不停,圍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主題,他先后走進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省級醫院等單位展開調研。履職多年的他,每年都會在深入調研后,提交5到6份高質量提案。身為深耕臨床多年的科學家,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加速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是他這兩年履職中一直思考的重點命題。
“隨著公立醫院進入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孵化培育形成醫療領域新質生產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成為新的發展方向。”蔡秀軍說。在與一線科研人員、專家團隊、臨床醫生進行深入交流中,蔡秀軍詳細了解了當前醫療領域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進展、重大科研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他意識到,高水平科研平臺布局不均衡、多學科協同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創新管理機制欠缺等問題,正是培育形成醫療領域新質生產力的阻礙。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是破解的辦法,也是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蔡秀軍建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亟須構建起以平臺建設為基、協同創新為翼、成果轉化為核、智慧醫療為器、管理改革為盾的全鏈條科技創新生態體系。
身兼醫院管理者、外科醫生、博士生導師等多個身份,蔡秀軍的很多建議來源于臨床一線的實踐與總結,他在所在醫院探索出全鏈條創新生態,帶領團隊先后發明腹腔鏡多功能手術解剖器,創建腹腔鏡刮吸解剖斷肝法、完全腹腔鏡繞肝帶法二步肝切除術,發明支架法腸吻合術及腸轉流術等十余種原創性器械和術式,讓“實驗室里的創新”真正轉變為“病房里的療效”,讓無數患者從中受益甚至重獲新生。
“龍頭公立醫院還應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脈搏,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賦能。”蔡秀軍坦言,之前的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已賦能公立醫院,打造智慧醫療的樣板,當前5G遠程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革命性成果與醫療領域的結合也勢必會培育醫療領域新一輪的新質生產力。近日,他正全力推動所在醫院與“DeepSeek”進行業務的深度融合。
在蔡秀軍看來,醫療領域新質生產力不僅是提升醫院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更是賦能整個醫療系統高質量運轉的引擎。“在遠程手術、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成果,可通過搭建遠程平臺、開展帶教培訓等方式,不斷下沉到基層,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打造高水平的現代化醫療服務體系。”蔡秀軍表示,將繼續圍繞醫學創新、智慧醫療、區域協同等領域積極開展實踐、調研,他目前已經準備了兩個相關提案,“希望將浙江省先行先試的經驗提煉出來,進一步向全國推廣,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