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在文化藝術界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今天上午,參加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委員圍繞“促進我省文化繁榮發展”開展界別協商。
“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后,推動良渚文化進浙江中小學地方教材,是擴大良渚這塊中華五千年文明圣地金字招牌影響力,非常直接而有效的現實舉措。”省政協委員,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柳河建議,要盡快將良渚文化更立體翔實地呈現在浙江學生的課堂上,同時,積極推動將良渚列入國家、省、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省政協委員、臺州市文化館副館長龔樂瑛建議,建立農村群眾文化指導員制度和文化單位聯系鄉鎮制度,厚植鄉村文化事業,尊重鄉村百姓真實需求,全面推動浙江鄉村文化振興和繁榮,讓鄉村文化百花齊放。
省政協委員、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洪明認為,要進一步推進浙江文化海外傳播,注重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創新,講好故事,向世界展示豐富多彩的浙江文化和歷史底蘊。
省政協委員、省作協浙江文學院副院長黃詠梅建議,要引導網絡作家多接地氣,多深入基層,多體驗百姓生活,鼓勵他們加大現實題材創作。
文化藝術界的16名省政協委員在協商討論中提出,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建設與均衡服務,與文旅結合,加大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引領,在未來社區集成框架中,建立外植入與內生成的文化制度;倡導藝術營商理念,把文化與營商有機結合,打造文化精品,通過“一帶一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輸送到世界各地;多方協同聯動,整合資源,做好文化精品培育,著力培養文藝浙軍,盤活高校資源,促進我省網絡文學繁榮發展;把文化融合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領域之中,重視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發展,大力培育支持影視文化出口,助推我省文化繁榮發展。
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電局、省文聯、省社科聯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界別協商活動并進行現場交流。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