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達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溫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從廠房外觀上看,它和園區多數企業并無差異,但走進廠區后,讓人訝異的是,這里沒有車間的凌亂,卻多了幾分實驗室般的嚴謹。車間里各式各樣、分工明確的機器人構成了一條條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進行成型、點焊、檢驗等工序,將各色金屬原材料轉化成為“電器心臟”。
“我們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業內一流的熄燈車間、無人工廠,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提升產品的品質。”穿著藍色工裝的福達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達”)董事長兼總裁王達武說。
無論是5G通訊、新能源、軍工,還是家電、軌道交通等領域,都必須依靠低壓電器的支撐,而福達自創辦以來一直專注生產的,就是低壓電器的“心臟部件”——電接觸材料。
28年來,王達武對質量把關孜孜不倦,幾近嚴苛。作為福達創始人,他帶領企業堅定不移地走“1米寬、100米深”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腳踏實地、風雨兼程,從最初的一窮二白,到自主研發初見成效,再到掌握多項國際領先核心技術,創新理念從未動搖;從籍籍無名的小作坊,到國內行業里一枝獨秀,再到成長為細分行業生產規模全球前三的企業,發展腳步從未停歇。
初出茅廬 奔赴各地跑供銷
1965年,王達武出生于溫州樂清。“早年家家戶戶都很困難,我們家在村里算是最貧困了,除了我,家里姐妹還有5個。”王達武回憶,盡管生活清貧,但從道德品質到言行舉止,父母對他這個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教育絲毫不放松,從小養成了他做事嚴謹、認真的態度。
小時候放學一回家,王達武就要和家人一起,去農田干農活。到了讀初三時,因為家里沒錢供他讀書,他就開始了打工生涯——幫村里人做鉗工。鉗工的活又累又臟,但他從未叫過苦,每天早早去上班,賺錢貼補家用。
兩年的鉗工生涯,讓王達武收獲不少。當看到柳市大批供銷員外出淘金,年僅18歲的他,就跟隨這批供銷大軍外出推銷柳市電器產品。像所有供銷員一樣,王達武帶著一些樣品及目錄本奔赴全國各地,餓了就在路上吃個面包,累了就尋找最便宜的招待所住下。
王達武向記者講述了他“推銷”路上遇到的第一個“貴人”。“那天在石家莊,我騎著自行車奔波了半天,終于在一個偏僻的廠里拿到了3000元的訂單,開心得不得了。回來時,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冒雨整整騎了50多分鐘自行車才到了招待所,當下就感冒了,高燒不退。”當時正逢當地煙糖酒展銷會舉辦,招待所住客爆滿,無奈之下,王達武只能在招待所走廊打地鋪。
正巧一位來自內蒙古的一家國有絕緣材料企業銷售處處長來石家莊出差,因客房緊缺,只能與王達武同住。當他看到王達武躺在床上無人照顧,得知他孤身一人背井離鄉賺錢養家的經歷,深受感動,當即表示要幫他介紹些業務。之后在這位“貴人”的幫助下,他接了不少的訂單,兩人也成了好朋友,至今都保持著很好的關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苦了些,我卻很感謝父母的教育,使我從小就立下志向,敢于擔當;也正是因為家庭的熏陶,讓我在今后的從商、創業路上,吃苦耐勞,敢為人先,誠信經營。” 王達武說。
溫州商人的骨子里,既蘊含了山的踏實和堅韌,又潛藏著海的沖勁和活力。通過幾年供銷員經歷,王達武敏銳地捕捉到了商機,在反復思考后便開始落地創業。
憑借市場調查,他把落腳點確定在了天津。那一年,他與天津機電公司對接,一口氣租賃了3個店鋪,分別在幾條大街最佳的位置開起了電器門市部,專門銷售低壓電器產品。
在開電器門市部期間,王達武經歷了兩起安全質量事故,對他觸動很大。他開始思考:樂清是全國低壓電器基地,電觸頭雖然只有指甲蓋大小,但它是“電器心臟”,如何確保這個關鍵零部件的質量,讓樂清制造的電器走向全國?帶著這些想法,1993年,他下定決心回到家鄉柳市,開辦一家專攻電接觸材料的公司,彌補低壓電器這個質量缺口。
電觸頭的主要基材是白銀,當時還屬于國家管控的貴金屬材料。王達武拿出所有積蓄作為啟動資金,又東拼西湊了一些錢,與好友一起,在柳市一個不顯眼的地方租下了一間400平方米的廠房,開啟了他的“白銀帝國夢”。王達武通過無數次努力,首先取得了白銀經營許可證,艱難地邁出了第一步。
企業初創,技術力量薄弱,王達武只能生產用于制造電觸頭的銀合金線材,而銀合金線材的質量要求特別高。剛開始,他既當老板,又干銷售,足跡遍布上海、寧波等各大城市。一次,他去上海一家民營企業,滿懷熱忱地介紹自己的產品,但該企業負責人對王達武遞上的產品不屑一顧。“你們先用著,不用付貨款。如果合格再給錢。”這家企業在王達武多次誠心勸說下,終于答應一試。然而事與愿違,他的產品并不符合要求。但王達武并未放棄,他認為這是難得的改進產品的好機會。隨后他進行了幾十次改進,每次都免費給客戶使用。最終,產品獲得成功,訂單紛至沓來。
1996年,王達武作出了創業路上的第二個重要決定:提高產品附加值,自己生產電觸頭。“100件產品中只要有1件不合格,我認為剩下的99件也是不合格的。”王達武的這套理論,融入了每一枚電觸頭的生產過程中。
日本的歐姆龍集團是全球知名的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制造廠商,為了進入這一國際企業的供應商體系,王達武可謂“六年磨一劍”。“歐姆龍”對供應商的審查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光是一個樣品,就要進行6個月到1年的試驗。
就這樣,經歷了6年時光,福達的產品最終獲得了對方的青睞。王達武說:“這6年沒有白等,不僅收獲大額訂單,還接受頂尖企業的全面監督,對提升產品質量大有裨益。” 最終,國際市場認可了福達品牌。
創新是一家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技術是維持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最重要引擎。
王達武在企業初創時,就確立了“以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發展”的策略,將研發投入視為對企業未來的投資。從1993年開始小作坊的生產,王達武就對人才的需求達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他投入巨資,聘請業內知名老專家、老技工,組建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前期的投入雖然像“打水漂”,但通過數十年技術的積累與沉淀,如今已轉化為福達最核心的競爭力。
1996年建立鉚釘觸頭生產車間;1997年建立片狀觸頭生產車間;1998年建立粉末冶金觸頭車間……王達武在技術突破道路上做了一次又一次嘗試,但當時電觸頭生產技術的制高點卻始終流于國外。
自2000年開始,王達武從歐洲、日本接連聘請專家作為公司技術顧問,從技術、裝備到管理,實現與國際全面接軌。同時在哈工大、上海交大、合肥工大等高校挖掘專業碩博人才,組建了自己的百余人研發團隊。正是不斷龐大的人才隊伍,讓“福達”整體技術實力逐漸步入國際先進行列。企業不僅晉升為全國無區域企業,還先后成為正泰、施耐德、ABB、歐姆龍等國內外知名電器企業的戰略供應商。企業建立的業內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是吸引了國內多名博士,這些人才的加盟,讓“福達”已累計申請專利近300項,參與制定國標/行標48項,發表論文104篇。2008年,企業為了更好地發展,落戶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十多年的努力,銷售收入從2008年的3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8億元。
2018年,福達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王達武說,企業能從一家小作坊成長為如今亞洲第一、世界前三的現代化電接觸材料企業,秉持的是“專精特新”的發展理念,靠質量取勝。但這種理念的實現,不是企業家自身所能夠左右的,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才的外力支持。“福達”的發展之路,說到底就是人才集聚、研發持續投入的過程。
王達武說,人才要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為健全育人機制,福達采取“內部培養+外部進修”的校企合作模式,將業務骨干送到高校再深造,他本人及管理團隊積極參加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人民大學EMBA等研修培訓。他還多次帶隊赴歐洲、日本、韓國考察學習。開辟出多階梯、雙軌制的職業發展通道,對科技研發成果進行重金獎勵,除了高薪和福利政策傾斜外,對業務骨干和核心技術人員實行多輪股權激勵。自企業創辦以來,福達拿出若干股份用于股權激勵,使核心團隊真正能與企業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實現人才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打造了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的專業化、年輕化、知識化人才梯隊。
福達從創業初期的技術工藝組起步,到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再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堅持以巨資投入到研發中,成功從“浙江省專利示范企業”晉升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進入國際知名電氣企業供應商序列,實現了技術創新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
王達武說,所謂的專注,其實就是選定方向,找對人才,然后堅持精耕細作,走“1 米寬、100米深”的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用工匠精神追求電接觸材料的極致完美。
28年來,福達堅持“小領域深挖潛,專注高精尖”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專心專注于電接觸材料產業,不斷優化品質;不斷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激勵分配創新,讓企業更加規范,更具有生命力。
品牌的背后就是品質。受益于率先在行業內建立了對標管理體系,將國際標準引進企業,并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管理團隊,培養了一批技術嫻熟的員工,引進了全套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嚴格的質檢標準,福達迅速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公司上市后,福達投入巨資,從軟硬件入手,為全面發展裝上“加速器”。先后引入MES生產管理、QIS質量管理、PLA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系統,被評為“浙江省智能制造示范單位”。同時還將繼續加大投入,不斷提升自動化工裝設備、信息化系統、技改等工作。分階段實施生產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制造”項目,向“無人車間、熄燈生產、智能工廠”的方向前進,最終實現“產量翻番、人員減半、質量倍增、成本最優”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王達武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不忘回饋社會,致力于公益事業。他先后通過政協提案和人大建議,倡導社會各界發揮優勢,重視人才,建立機制。王達武建議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對內,企業需要有效的防蛀,嚴懲內部腐敗;對外,企業則要杜絕商業賄賂,停止惡性競爭。這不僅是加快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還是懸在民營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近20年來,王達武還先后擔任樂清市第十屆政協委員、第十一屆政協常委,溫州龍灣區第七屆人大代表,溫州市工商聯第十一屆執委、第十二屆常委、第十三屆主席,以及浙江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等職。他把一定的時間用到了社會公益和履職、參政議政上來。
“社會責任是一名企業家應有的擔當,從事公益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和鞭策。”每年他都會抽出一定時間通過廣泛調研,結合履職和參政議政經驗,為民營企業及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獻策、發聲。
王達武在企業里積極倡導并踐行“領導帶頭、全員參與”的公益支持工作。“每年都將公益支持費用納入企業年度預算中,并明確在企業文化綱領牽引下,積極投入教育、行業發展、幫扶等重點公益支持領域。”王達武介紹,福達已在中南大學、哈工大等對口大學設立獎學金,捐建了桂林希望小學。在資助行業高峰論壇、學術刊物及向貧困地區捐款捐物方面也不遺余力。作為溫州的兒子,王達武積極參與家鄉貧困山區扶貧,給永嘉、泰順等地送去數十萬元的扶貧款。還將扶貧的善舉做到了西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又率先帶頭捐款捐物20多萬元,組織溫州經濟開發區企業家捐款捐物總價值約380萬元;積極為協會會員提供防疫物資采購渠道,協助采購防疫物資,整理并告知防疫技巧。
如今,王達武正帶領著福達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全力協助打造溫州新時代“新三板”,創新構建“一主兩翼一拓展”產業模式:以“電接觸產業”為主體,大力推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未來工廠建設;以“柔性智能裝備產業”和“貴金屬循環利用產業”為兩翼,實現產業智能與產業延伸并行;全力拓展未來新材料產業,深入學習研究國家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自身在材料領域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重點培育新能源材料、貴金屬功能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