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省政協百科群舉辦“講好中國故事”讀書崇學沙龍。這是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委員、歸國華僑聯合會與對外友好界別組以及特邀(一)界別組委員的一次聯合活動。
為進一步發揮政協職能作用,助力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3月底以來,由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承辦的百科群圍繞《講好中國故事》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委員讀書活動。作為此次百科群委員讀書活動的收官,本次主題沙龍邀請省外辦副主任陳艷勤作為主講嘉賓,10余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委員代表共同參加并開展深入交流,暢談講好中國故事的思考體會。
“要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與認知”,作為主講嘉賓,省政協委員,省外辦(港澳事務辦)副主任陳艷勤認為,要充分認識到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從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等多個維度,借助媒體宣傳、對外交往等多個渠道講好中國故事。
“要把握好講好中國故事的初心和核心”,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主任童亞輝認為,應注重借鑒和學習西方國家的經驗做法,掌握運用科學的方法路徑,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推動構建新時代中國先進文化,做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講述。
省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專職副主任郭東認為,中國故事的講述有著豐富的素材支撐,要發揮文化優勢,搶占制高點,突破輸出障礙,加強對外交流交往,重視新型國際傳播途徑的應用,多維度、全視野、深層次做好中國故事的講述。
“講中國故事重點是講文化”,省政協委員,浙江警察學院原院長丁宏認為,術語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應更加重視術語建設,做到術語的本土化、規范化和國際化,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的認同。
省政協委員,省商務廳副廳長胡真舫認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交,既要注重官方的互動往來,通過重大活動載體講好中國故事,也要發揮好各類企業主體的作用,增進民間交往,爭取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國際傳播重在‘國際’,要找到有效的國際傳播規律”,省政協委員,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兼秘書長周松一認為,中國有豐富的故事可以講,有較多的主體適合講,應堅定文化自信,緊跟國際潮流,轉換話語體系,找到西方民眾的興趣點,在國際社會塑造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
“海外華僑有責任和義務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省政協委員,省僑聯副主席,法國華商會會長,浙江麗騰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卓旭光提出,要借助海外華僑的力量,多維度、多角度開展中國故事的民間講述。
省政協委員,省商會副會長,圣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倪良正從自己的商業經歷出發,認為企業應提高站位,做強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用產品打造靚麗中國名片,講好中國制造故事。
省政協委員,浙江科技學院中德應用型大學研究院院長徐理勤認為在華留學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群體,她系統分析了國際留學生在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優勢和面臨的問題,提出從頂層設計、平臺打造、能力建設多個方面推動國際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省政協委員,省包裝聯合會會長、世界包裝中心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金喆認為,要善用世界性的語言,從飲食、中醫、戲曲等多個維度全方位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省政協委員,浙江能源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臻認為,既要適應當前網絡化的社交環境,也要適應西方社會的社交文化,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主動性。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