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16歲考入浙江大學,24歲獲得博士學位, 34歲晉升為瑞典皇家工學院正教授,35歲回國任教,43歲作為副校長參與創建西湖大學……
在人生最富創造力的30年,他一路披荊斬棘、高歌猛進,迅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科學家。他就是仇旻,民進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民進西湖大學主委。
上世紀80年代,仇旻立志當一位科學家、教授,在眾多學科當中,他選擇了物理——格物致理,知行合一。
浙大博士畢業后,他動身前往瑞典。一方面是因為諾貝爾獎,身為科研工作者對那里抱有一顆朝圣的心;另一方面是瑞典在信息工程等領域的研究頗負盛名,值得學習。
通過努力,仇旻拿到了瑞典皇家工學院電磁理論工學博士,后晉升為微電子及應用物理系正教授。在瑞典的幾年,他還獲得了“瑞典戰略研究基金會”資助的“未來科研帶頭人”基金、瑞典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專門基金等。
當初踏出國門的第一天,仇旻就立下了歸國報國之愿。2010年,剛剛升任正教授的他毅然放棄國外優渥的生活環境,回到母校浙大,任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那年,他才35歲。
仇旻在瑞典時開啟了微納光子學方面的研究。微納光子學是指光和微納尺度的結構或材料相互作用所帶來的新特性、新器件、新方向,包括新型微納器件的制造工藝、微納光電子器件、新型光學材料等。
面對國內微納光子學發展的短板,仇旻和團隊孜孜不倦找原因、找方法、補弱項。他們聚焦微納光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和應用前沿,開展集成與納米光子學方向研究,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成功研制了國內首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冰刻系統,并首次提出三維層狀金屬微納結構的冰刻制備工藝,將電子束曝光多層微納加工工序縮減一半以上;2017年仇旻作為項目負責人牽頭“納米科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0年成功牽頭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
不論是大學專業的選擇,還是出國、回國,仇旻的每一次重大選擇,都鐫刻著鮮明的時代烙印。當初去瑞典,他成為西方高等教育體系的參與者。回過頭來再看中國教育,他會更“貪心”一些,希望能在公立大學之外有一股創新的力量和全新的體制參與,撬動教育改革和引領科技發展。
2018年,仇旻再次作出抉擇:離開母校浙大,加入剛剛成立不久的西湖大學,任光學工程講席教授、副校長。
作為最早加入西湖大學的年輕科學家,仇旻參與制定各類政策,見證了它的萌芽、創立和成長。對他來說,這是他傾盡全力投入的一項“事業”,而不是一份“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說,愛國是最樸素的情感,在海外留學、工作、生活過的人,對愛國往往有深刻的理解。作為在海外留學工作多年的歸國人才,仇旻同樣抱持濃厚的家國情懷。他擔任浙江省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杭州市海外留學歸國人士創業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等,積極連接起海內外人才,特別是中國與瑞典及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人才交流、科研合作。2019年,仇旻榮獲“浙江省最美留學報國人員”、杭州市首屆“僑界十大杰出人物”和“僑界創新創業領軍人物”等稱號。2020年,仇旻榮獲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
2020年9月8日,民進西湖大學支部成立,仇旻作為首任支部主委在成立大會上表態:“我將以此為新起點、新動力,努力提高履職水平,集智聚力建言獻策,將民進的優良傳統在西湖大學發揚光大,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效來回報社會各界的厚望。”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