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7月6日下午,省政協委員、省文物局局長柳河在浙江省文物局會議室與同事們通過直播視屏一直關注著阿塞拜疆會場的進程,申遺成功一刻,會議室內一片歡呼。
柳河從2016年5月調省文物局工作,良渚古城遺址申遺一直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1000多個日子,他前后80多次前往良渚,為良渚申遺傾注了大量心血。
“身為文物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是為了今天而對話昨天,為了明天而珍藏今天。良渚考古一直以來都是浙江文物事業的大事、要事。能參與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見證申遺成功時刻,我深感光榮!”柳河興奮地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十分關心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兩次赴良渚實地調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國家文物局和相關專家在申遺過程中給予及時的指導。浙江省成立良渚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將申遺工作寫入省委、省政府相關意見和文件中,把良渚古城遺址保護與申遺工作作為全省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實……
“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方使得良渚古城遺址這樣一處五千年前的土遺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得到妥善保護,為中華五千年文明樹立標志。”柳河說。
柳河介紹,良渚申遺成功,集聚了80余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從1936年首次發現,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從未停頓。特別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繼發現宮殿、祭壇、王陵等遺址后,又發現規模宏大的古代城市良渚古城遺址、世界已知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為中華文明五千年提供了有力的考古學物證。
柳河說,今后要按照世界文化遺產國際公約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之規定,妥善解決遺址內的過境交通問題、有效應對未來游客數量增長帶給遺產完整性的潛在威脅、調整完善遺產保護區劃、提升外圍水利工程遺址保護等級、制定風險管理和災害預防規劃文件、繼續推進考古與保護相融合等,高標準、嚴要求、全方位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他說,要持續加大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達中國精神發出良渚聲音。充分運用良渚古城遺址文化遺產豐富的資源稟賦,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的疊加效應,積極助推遺址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以良渚古城遺址為平臺,切實加強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向世界貢獻妥善處理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良渚做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