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名片 郭航遠:省政協委員,紹興市政協委員,紹興市人民醫院院長,國內介入心臟病學領域專家。曾獲全國優秀院長,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勞動模范,浙江“新世紀151人才工程”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省衛生領軍人才,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省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等榮譽。
據聯誼報 在今年首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醫師獎”頒獎表彰大會上,郭航遠獲得“中國醫師獎”受表彰。醫生、院長、作家、政協委員,郭航遠身兼多個角色,他的人生也因此更加豐富和精彩。
角色一:醫生
年少時,郭航遠就鐘愛衛生院的那份安靜與特有味道。循著這份熱愛,填報高考志愿時,他清一色地寫滿了醫學院校,從軍隊醫學院校到協和醫科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一直到紹興衛校。“只要能學醫,就好。”
隨后,他在浙江醫科大學求學至博士學位,并于2003年東渡扶桑,完成了博士后深造。
如今,醫生是郭航遠最為看重的一個角色。盡管放射線下的手術影響到他的健康,60后的他已有了一雙70歲老人的眼睛,但拿手術刀這件事始終是他最不能舍棄的。這些年,再怎么忙,他都始終沒有中止臨床與科研工作。
郭航遠曾被中國醫師協會評為2017年度“十大醫學新銳”,獲獎詞中如是寫到:心若向陽,無畏悲傷。26年,他奮斗在臨床一線,為的是“心心”向榮。他善于運用“治未病”理念和方法預防干預心血管疾病,將防、治、康三面大旗高高舉起……
“上醫醫未病。”比起大量的日常性診療,郭航遠更看重的是疾病預防。他說:“我國百姓的健康素養基礎比較薄弱,這件事專業醫療工作者不去做,搞歪門邪道的人就會鉆空子。” 為此,他把控煙、禁煙內容納入病歷,并進行質量監督;與此同時,他還帶著團隊編寫相應的健康科普書籍,免費發放給群眾。
角色二:院長
始建于1942年的紹興市人民醫院是當地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9年,郭航遠成為這家醫院的掌舵人。
彼時,醫院的學科建設如同村里的生產小分隊,以診療組形式作戰,無法形成學科的規模效應;而過于講究經濟指標,又導致診療組之間欠缺合作,矛盾頻發,無法形成合力。醫院的技術實力與城市地位、百姓期望都有著明顯的差距。
“醫院發展需要防治康三位一體。如果把醫院比做一個人,技術就是身體,學術科研就是身上穿的衣服。”在郭航遠的帶領下,截至目前,醫院已擁有3個省重點扶植學科、7個省市共建重點學科以及23個市級重點學科,并構建了腫瘤綜合治療技術、心腦血管介入治療技術等十大核心醫療技術,還成功創建了神經外科、普外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等“浙東地區專病中心”。
2012年,郭航遠在醫院創立了中荷康復醫學中心。“有些疾病國內的治療水平跟西方幾乎同質化了,但是我們后續的康復管理卻很難。很多患者病看好了但是生活質量下降,醫學‘尾巴’上的康復一定要加強。”如今,該中心的規模、設備、技術、學術等在省內處于一流水平。
角色三:作家
2016年5月,郭航遠的《醫說陽明心學》面世。這是他歷時3年,利用零碎時間在手機備忘錄上完成的。
當治心病的遇到講心學的,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郭航遠對王陽明心學的興趣,源于2003年他在日本福井大學醫學部做博士后研究期間。日本人對王陽明的學習熱情,令他產生了一探陽明心學的興趣。“許多日本大企業的領導者都說自己是陽明哲學的信徒。一位海軍將軍甚至在腰間別著一塊牌子,上書‘一生俯首拜陽明’。”郭航遠回憶。
身為心臟病醫生,每天面臨人心之實體,但郭航遠也關心中國人的心靈健康狀況。“行走在醫學與文學之間的苦行僧”,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目前,他已經出版了40多部人文、醫學、科普等著作。他的手機不刷微信,不上QQ,只用來打電話、發短信,以及寫書。
“只會拿手術刀的,叫醫匠,有思想、有人文情懷、有技術甚至有藝術的,才能稱之為醫生。醫生對患者應該滿懷同情、理解和關愛,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合理、恰當地應用先進的診療技術,使百姓既能夠感受傳統人文關懷,又能夠享受醫學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 2012年,郭航遠出版的《醫生職業化培養》,聚焦醫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與職業精神的提升。
“一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人文素養”,在他眼中,醫學本質上是“人學”,關注的是在痛苦中掙扎、最需要關懷和幫助的人,它是最具人文傳統的學科,這也使得醫生這一職業更富含人情味。
角色四:委員
2017年4月,郭航遠成為紹興市政協委員。
今年1月,他成為省政協醫療衛生界的委員。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政協委員的平臺上,他積極為群眾健康出謀劃策。他提案建議,在繼續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同時,實現醫保、醫療、醫院、醫藥、醫生和中醫的“六醫統籌”,并加強醫-企、醫-政、醫-患的“新三醫”聯動,打造地區醫療技術、學科建設拳頭產品,建設區域性醫療高地和學科高地,重點解決群眾對健康的更高需求與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健康理念落地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健康來自于低成本的預防和康復,而不是來自于高價的治療。”郭航遠說,預防與康復工作是相輔相成、不能分開的,就目前來看,防、治、康三位一體當中,預防工作非常重要。西方很多國家早已將預防工作列入重大的國民健康事件,例如控煙、限鹽攝入、慢病防控等,如芬蘭,專門用十年、二十年時間做好血脂防治,鼓勵老百姓把魚子醬換成果醬。為此,他建議政府對醫療機構的考核和評價導向要適時適度調整和改變,加大預防、康復的權重,減少治療的比例,積極倡導和實施醫學重心從治療向預防和康復轉移,讓老百姓遲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