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我已經當奶奶了,所以更有體會,咱們婦聯界別的委員要關心姐妹,也要關心下一代。”1月25日下午,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省政協委員、杭州美通家居集團董事長徐力的一段“開場白”,引起大家共鳴。這次赴會,她帶來的提案就是從孩子身上得到的“靈感”。
“我的孫子和孫女都到了入園的年齡,為了找一個合適的幼兒園,一家人可沒少折騰。”徐力委員說,由于小區沒有配套幼兒園,全家提前半年就開始總動員,又是打聽,又是排隊,總算把孩子們送進了幼兒園。“如果像我們這樣的‘老杭州’都這么費勁,那么外來務工者呢?在經濟發達的杭州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地方如何呢?她調查發現,目前,浙江的公辦幼兒園占比還不高,一些鄉鎮還沒有公辦幼兒園,隨著“二孩政策”的推開,早教市場這塊“大蛋糕”吸引了大批民間資本進入。
近年來,浙江堅持民辦公辦并舉,將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大力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在徐力委員看來,這對“入園難”起到了緩解作用,但由于對社會力量辦園的資質、辦園設施、收費標準等還缺乏規范標準,一些民間資本往往更看重利潤,而忽視了自身的非營利公益性質。她以自己工作單位所在的杭州西湖區轉塘街道為例,去年街道加大整治力度,取締了17家無證的早教機構。
徐力委員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將提升學前教育質量,新建、改擴建200所幼兒園,撤并一批薄弱幼兒園,全面整治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列入十方面民生實事之一。“規范民辦幼兒園十分重要,在當前‘入園難’的情況下,有關部門不能簡單一關了之,應當對具備一定條件的民辦幼兒園加以引導和升級完善。”她建議,可以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聘用幼兒教師等,彌補公用經費不足,縮小公辦、民辦幼兒園之間的辦園差距。同時,鼓勵公辦幼兒園與民辦幼兒園以“姐妹園”“合作園”等形式進行結對,幫助提高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質量。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