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李書福如今是一個從安全技術到智能化都能侃侃而談的汽車專家,談起汽車制造他就兩眼放光。
李書福和他的團隊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靠的就是敢想敢做”
記者最近見到李書福,是省工商聯在嘉興舉行的民營企業家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會上。他對著臺下一百多位來聽宣講的人說:“在座的很多都是個體戶,我也是個體戶,就是規模大一點。”說完,他自己也笑了。
成長為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許多人問他有什么秘訣。他說:“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吉利的魂。”
省工商聯讓他談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他說:“聽黨的話,跟黨走。”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不是黨員的李書福,去年帶著所有吉利高管去了井岡山,今年則去了西柏坡。“這是保持吉利先進性的所在。”
從開照相館起家,李書福的造車路并不平坦。他想造汽車,一開始沒人相信。再后來,他說要收購沃爾沃,全世界都不相信。“事實證明,我們都做到了,靠的就是敢想敢做,善于創新。”
從制冰箱賺取第一桶金,到造摩托車小試牛刀,李書福跌跌撞撞走入汽車行業。敢想敢做,至今仍是他的一個標簽。
李書福善于幻想,但又腳踏實地。每一個前瞻性的汽車技術,他似乎都感興趣,比如自動駕駛、飛行汽車。最近吉利宣布正式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李書福表態要讓“汽車在天上飛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提前布局新領域,風險自然比進入成熟領域更高。去年沃爾沃和優步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今年和谷歌聯手開發無人駕駛技術,吉利成為傳統汽車制造商聯手硅谷科技公司的最新案例。李書福坦言,目前自動駕駛技術還不成熟。現在沃爾沃只能做到高度輔助駕駛,城市中“不撞人、不撞車、自動轉彎”等,但完全無人駕駛還做不到。
不像有些人傾向于躲避難題、麻煩,李書福愿意主動迎接挑戰。“雖然前進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難,但必須要帶著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克服和解決。”他常常提醒自己,“我也有可能是錯的,要有忘我的精神去研究。一定要忘我,天天想著自己失敗了怎么辦,那就不能前進了。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這一點很重要。”
“做受人尊敬的全球化企業”
最近,吉利在白俄羅斯的工廠下線了首臺吉利博越汽車,這填補了白俄羅斯不能生產轎車的空白。位于白俄羅斯明斯克州的吉利工廠,中文簡稱“白俄吉”,是白俄羅斯唯一運行的乘用車生產企業。當地媒體報道稱吉利“圓了白俄羅斯的造車夢”。
在比利時,根特工廠是沃爾沃主要工廠之一,也是比利時目前最大的轎車制造企業。
創業31年,造車20年。從被人質疑,到成功打造全球化汽車公司,全球跑已經成了李書福的工作常態:今年3月,吉利在英國投下當地最大的一筆綠地投資,造起英國近10年來首座整車工廠;5月,吉利在馬來西亞和寶騰汽車簽下框架協議,收購寶騰;6月,吉利宣布投資瑞典哥德堡單體最大的創新中心;11月,吉利與美國飛行汽車公司的交割正式完成。
吉利收購沃爾沃,帶給李書福和吉利的變化,都是顯而易見的。沃爾沃的3家工廠、1萬多項專利、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助推吉利的汽車研發。而沃爾沃遍布全球的銷售服務網絡,則讓李書福學會用全球化的商業思維來思考問題。
有人問李書福并購國外知名企業的經驗,他說,要依法、公正、透明地去管理企業。吉利從沃爾沃收獲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知識產權,更重要的是強大的研發能力、現代管理制度和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在廣州車展上,和沃爾沃共享平臺和技術的一個全新品牌——6000臺領克汽車訂單被現場搶光。領克是沃爾沃和吉利的合資品牌,李書福曾說領克是他的“第三個孩子”。“沃爾沃是豪華品牌,領克是高端合資品牌,吉利是中國自主品牌,它們就像我的三個孩子一樣。”李書福說。
“吉利內部的協同合作正在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這是我們成長為跨國汽車集團的必由之路。”李書福有一個大目標:“向受人尊敬的全球汽車十強企業挺近。”
在杭州吉利總部十樓,李書福的辦公室入口,掛著一幅他手寫的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到哪個國家發展,你就要遵守哪個國家的法律。在和各個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周邊相關利益。吉利既要說得漂亮,也要干得漂亮。”李書福說。
“造每個人的精品車”
吉利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
2014年,吉利遭遇“寒冬”。新品斷層,較長一段時間里,只靠帝豪勉強維持。2014年初,李書福在一個論壇上說:“汽車行業正面臨著一場變革,盡管海面上看起來靜悄悄的,但實際上海底已經暗流涌動,誰不變革誰就將先死。”
那一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連續第五年位居全球第一,而合資車不約而同降價,使得國內自主品牌車的生存空間面臨威脅。吉利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2%,李書福遭遇了造車以來唯一一次銷量下滑。
吉利曾推出帝豪、全球鷹、英倫等多品牌戰略,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產品和技術支撐,最終在2014年以回歸“一個吉利”宣告結束。這讓李書福意識到:“品牌是靠技術支撐的,不是隨便搞個品牌發布一下,品牌就產生了,還是要靠產品。”
2015年,李書福帶著吉利博瑞來到水立方。這是一款對吉利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車。直到現在,李書福大部分時間也愛坐博瑞,并樂于向人介紹博瑞的種種特點。
在水立方,吉利宣布將迎來“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的新時代。造精品車,吉利從研發、制造、采購到營銷,都進行了大調整。
一年后,吉利以同比22%的增幅領漲國內自主品牌。指揮了這場“翻身仗”的吉利總裁安聰慧,在吉利30周年慶典上宣布“20200”戰略: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車的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
“中國制造,及格容易滿分難。”李書福曾深深感慨。從造車開始,李書福就辦學校批量培養能工巧匠。2000年吉利在北京辦起了吉利學院,對學院的學生,李書福一直很看重,但凡有時間,他都會到學校和學生交流。
“目前中國品牌產品和國外品牌產品比起來有一些差距,但我相信未來中國品牌一定會超越國外品牌。”李書福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為什么有自信?因為過硬、合規。”
記者問李書福,如今危機感還很重嗎?他點點頭:“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天想的還是造車,造好車。”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