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1月20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張丹丹 字號:[
大][
中][
小]
委員名片:郭藝
(省政協委員、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履職故事:“在現代化進程中,農村精英大量流失,空殼化嚴重。如何重構鄉村傳統文化,在基層治理現代化中提升人們的區域認同感,鄉賢文化可以成為一個突破口。”對于去年省政協召開的關于“鄉賢文化”的專題協商座談會,郭藝至今還很有感觸。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分布在鄉村,郭藝時常要下鄉調研,但在鄉村看到的一切卻讓她常常備感痛惜。“傳統鄉村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正在被改變。”
“農二代三代不再回鄉,農村的精英努力離開鄉村,從而改變命運,他們不再安土重遷,不再眷戀故土,大多留在城里。鄉村不再有吸引力,鄉村已經凋敝。”
鄉村曾是人倫道德、文化傳承的根基,當下它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自從接觸“鄉賢文化”這個課題之后,郭藝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她查閱了許多資料,在為基層非遺工作者進行培訓之余,也跟不少鄉村的非遺傳承人作了交流。同時,她一直關心農村禮堂的建設,在她看來,農村文化禮堂不能只是一個工程,而是要真正落地,落到村民們的心坎里去。
履職感言:比國家更久遠的是民族,比民族更久遠的是文化。身為一名政協委員,一名傳統文化的守護者,郭藝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呼吁:重構鄉村文化生態,讓鄉村變得更有吸引力,因為那是我們來的地方。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