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年03月10日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黃宏 朱海兵 沈吟 字號:[
大][
中][
小]
“為了這8分鐘發言,我準備了一個晚上。”7日上午,少數民族界別聯組討論時,來自我省的全國政協委員、麗水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后興被安排在第7個發言。
雷后興委員在發言時建議,設立國家民族醫藥科學研究專項基金,推動民族醫藥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
作為一名畬醫后代,雷后興委員曾用6年時間,走遍浙江、福建、廣東、江西等地200多個畬族聚居區,編著出版《中國畬族醫藥學》,“和畬族醫藥瀕臨失傳一樣,有相當一部分依靠口耳相傳的民族醫藥學支,搶救集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
雷后興委員早早趕到會場,對發言稿做最后一次修改。記者看到,發言稿早已被他改得面目全非。
上午9時52分,輪到雷后興委員發言。他說,民族醫藥源于自然與民間,對常見病、多發病和一些疑難雜癥具有獨特療效,在養生和保健方面也有獨特的診療技術。
“民族醫藥是有待開發的寶藏。”雷后興委員指出,雖然國家對民族醫藥越來越重視,但由于種種原因,民族醫藥研究學術水平仍較低、科研整體素質不高,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雷后興委員認為,應該專門設立國家民族醫藥科學研究專項基金,重點支持民族醫藥在皮膚病、心血管病、腫瘤等疑難雜癥方面的獨特療效研究,并對民族醫藥傳承、特殊治療技藝和養生保健加以扶持,以進一步完善發展民族醫藥事業。
記者看到,整個發言過程中,相關部委負責人頻頻點頭,筆聲沙沙,認真記錄。
會后,雷后興委員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言,能引起國家有關部委的重視,使民族醫藥研究能代代相傳,惠及更多群眾。
8分鐘,雖然時間有限,但雷后興委員的發言,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