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來了!來了!
40名"最美政協人"候選人
將在“同心苑”上
逐一登場
展現風采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
有請候選人
沈紹春
委員名片
沈紹春:麗水市政協委員、農工黨黨員,麗水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獲麗水市優秀政協委員,麗水市政協、農工黨省委會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進個人。
事跡亮點
善于發現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2019年度麗水市委員履職分排名第一。3年多來撰寫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89篇,連續4年撰寫的4篇“助農增收”系列社情民意信息全部獲麗水市領導批示,并獲全面落實,助力麗水低收入農戶增收。提出的《在醫保結算系統開展意外傷害保險“即時賠”智能化系統的建議》,助力12萬困難群眾實現理賠“一次都不用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筆為援、助力抗疫,撰寫社情民意信息36篇,被農工黨中央、省委會和市政協錄用25篇。
“人民政協給了我一個廣闊的舞臺。”沈紹春由衷地說。
作為一名民政干部,他兢兢業業、認真盡責,一心投身在幫扶困難群眾的事業當中;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腳勤、筆勤、思考勤,為助力民生出實招、獻良策。
2017年,沈紹春轉崗到麗水市民政局社救處工作。他在統計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特困供養生活標準過程中發現,低保標準由各地根據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確定,麗水9個縣(市、區)的標準不一。同時,長期以來受戶籍制度制約,城鄉低保標準還存在著“戶籍剪刀差”。
“同樣是低收入農戶,應該受到沒有差別的幫扶。”帶著“助農增收”的初衷,沈紹春開始了扎實的走訪和詳細的查詢。他深入一家家困難農戶,吃透一份份政策文件,撰寫《加快推進低保城鄉一體化,確保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了3位麗水市領導批示,助推麗水市城鄉一體化低保標準的實行。當年11月,《麗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實行城鄉一體化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正式出臺。
這篇社情民意信息,最終推動6.7萬困難群眾實現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帶著履職的擔當和熱忱,沈紹春再接再厲,在2018年撰寫信息,有效推動麗水特困救助供養生活標準實行城鄉一體化,麗水成為全省首個實行該項標準全市統一的設區市。
隨后,他又于2019年、2020年,圍繞為低收入農戶增收,先后撰寫了兩篇社情民意信息,謀劃增收路子,探尋政府關鍵發力點。
4年4篇“助農增收”社情民意全部獲領導批示和落實,這是沈紹春履職經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他一片赤誠心系群眾的印證。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提高了低保標準只是每個月多幾十元,但對低收入農戶來說,卻是改善生活的助力,甚至是救急解困的錢。”沈紹春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政協委員這個身份,給了他下情上達的機會、施展作為的空間,以及為民發聲的平臺。
于是,他以筆為援,抒寫故事,展現作為。
低收入農戶“農村小額保險”是政府為困難群體因意外事故提供補償人身傷亡損害、降低醫療負擔,減少因意外事故致貧返貧風險的一項保障。當時,沈紹春正負責麗水市低收入農戶“農村小額保險”的采購工作,調研時發現理賠成為最大問題。“投保人要主動申請理賠,要來回奔波整理各類理賠資料,焦頭爛額后還有可能因為不知曉政策而沒有獲得賠付,何況山區里還有很多困難群眾以及腿腳不便的老人。”這個想法沉甸甸地壓在沈紹春的心頭,他開始奔波調研和思考。
如何把好事辦得更好?2018年,他提交了《在醫保結算系統開展意外傷害保險“即時賠”智能化系統的建議》的提案,建議通過部門合作、信息共享和數據對接,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提高低收入農村小額保險、老人意外險等政保合作項目的賠付效率。對此,麗水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率先啟動了保險理賠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9年11月,麗水市保險直賠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低收入農戶“農村小額保險”是首個“試水”項目,12萬困難群眾成為理賠“一次都不用跑”的首批受益對象。
“看到自己的提案最終得到了落實,并真正幫到了最需要的人,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沈紹春激動地說。
3年多來,沈紹春撰寫社情民意76篇,被市級以上錄用66篇。他在撰寫信息中摸索出自己的三大“黃金法則”:快速反應、立足本職、深入一線。
他解釋,快速反應,就是搶第一時間,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立足本職,就是從本職工作出發,發現問題的難點和解決辦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深入一線,就要真正摸透情況,反映來自基層群眾的心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沈紹春在蓮都區紫金街道東銀苑社區的銀苑小區參與社區一線防控工作同時,扎實調研、深入思考,積極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全力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建言獻策。其間,他撰寫社情民意信息36篇,有的被麗水市政協錄用,有的被農工黨中央、農工黨省委會錄用。
他把一線志愿服務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一一梳理思考,提交6篇與特殊困難群眾有關的社情民意信息,為疫情期間特殊群體服務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
心中系百姓,筆下抒真情。沈紹春說,將繼續“筆耕不輟”,為民發聲,努力樹好政協委員新樣子,為不斷推動社會救助工作提檔升級、助力“重要窗口”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