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對我而言,兩會是心里的深切期盼。我當了10年全國政協委員,每年3月來北京參加兩會,既充滿了親切的感覺,同時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我在文藝界,這里有各個藝術領域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委員們見面總是分外熱鬧,大家許久不見,不住問候交流,好像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這些年,因為政協委員這個角色,我收獲很大,在政協這個平臺上,在與委員的交流中,自身不斷提高,一心一意想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貢獻。這不是漂亮話,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委員的感受。
由于今年是十二屆政協的最后一次全會,委員們充滿了依依不舍之情,也更加珍惜發言、交流的機會。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委員們很受鼓舞,因而更加積極地建言獻策,希望能夠解決文化領域出現的問題。小組討論中,大家發言積極踴躍。比如張國立委員和宋丹丹委員憂心影視行業的唯票房、唯收視率傾向,希望文藝工作者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馮驥才委員關心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言辭懇切,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
我是南方人,口音比較重,發言時別人不太容易聽懂。我開玩笑說,聽不懂我也要說。委員們哈哈一笑,非常認真地聽。今年,我比較關注“一帶一路”中的文化交流問題。隨著一帶一路逐步推進,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全面深入地展現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提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如何促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去年5月,為慶祝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中國-東盟中心在北京舉辦“萬紫千紅——東盟國花精品國畫展”,我用中國畫創作了東盟十國的國花,不少外國朋友對中國畫的筆墨寫意十分感興趣。半年后,我又專程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孟加拉國進行采風交流,用中國畫描繪孟加拉國國花睡蓮。繪畫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人類對美的事物有著天然的認知和親近,用中國傳統繪畫繪出外國朋友喜愛的內容,繪出美好,是讓外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契機。
由此,我體會到,在“一帶一路”中推進文化交流,要注意方式方法,找到一個不同文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找到交集是十分重要的。
近幾年,很多文藝界委員都對“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十分關注,形成了不少好的意見建議。據我所知,他們也都積極在各自領域里,用不同的藝術風格對“一帶一路”這個宏大的主題進行創作,音樂、舞蹈、繪畫、影視……產生了不少精彩的作品,對于表現“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文化特色,推進中外文化交流,促進國家間的相互了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文藝界委員的心是一致的,這顆心是熱切的。在深深地熱愛中,為文藝建言獻策,創作更多文藝精品,是我們永遠不會停止的追求。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