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7月03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張延德 薛蝴蝶 字號:[
大][
中][
小]
我2012年開始擔任寧波市江北區政協委員。有個提案至今印象比較深,可以說是別人的委屈中發現的提案線索。
2012年春節期間,我作為江北區白沙街道辦事處分管社會事務和社區建設的負責人,走訪了轄區的各個社區和困難弱勢群眾,其中的一個細節讓我感觸很深。在一個殘疾老人張大爺家,我聽老人家說起,因為自己身體行走不便,有很多事情都要麻煩社區的小王上門來為自己辦理,有一次,小王因為在家里為張大爺填表,人沒有在社區,另一位到社區辦事的居民不太理解,到街道投訴小王。張大爺希望我們能多體諒社區工作人員的辛苦和不易,多為小王這些好同志“撐腰打氣”。
從張大爺家出來,我和社區楊書記談起了這件事,楊書記“迫不得已”地對我吐起了“苦水”,社區里老弱病殘等困難弱勢群體特別多,又都是沒有物業管理的老小區,每個社工一人包片到戶聯系的有300多戶人家,社區里的分工又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對口線的工作量都很大,各類創建考核又需要人人都上,每個社工基本上都是在超負荷運轉,出現小王這樣的情況在所難免,受委屈也算是社工們的“家常便飯”了。
“有什么好辦法嗎?”我忍不住想聽聽書記的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能給我們這些困難群體多、工作量大的社區多配1~2名社工。”回到街道,我開始有針對性地對街道下轄社區的社工配置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發現基本上都是按照市里文件要求的每300戶居民配置一名社工來分配的,沒有考慮到各個社區的實際情況,同時,我還查閱了市里的相關政策發件,發現在《中共寧波市委辦公廳、寧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各地一般按每戶300戶居民配置一名社區專職工作者,對弱勢群體、老年人較多,基層管理和服務任務特別繁重的社區經縣(市、區)審核同意,可適當增配1~2名社區專職工作者,所需經費由縣(市、區)統籌解決”。
隨后,我利用區政協四屆一次會議的機會,把這一問題撰寫成提案《關于對老社區增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建議》。這一提案得到了區政協的重視,區民政局聯合區財政局隨后專門擬定了相應的政策文件,對老社區增配社區工作人員做了具體的規定,并在實際工作中按照社區的情況,為部分社區增配了社工,解決了社區的難題。
經過這次提案,我更加珍惜和重視自己政協委員的身份和責任,立足本職工作,深入群眾聽取民意,并積極撰寫提案建議解決民生難題。近年來,我累計撰寫提交各類提案9件,組織開展調研課題2個,以界別小組名義提交集體提案2件,主持撰寫專委會提案1件。其中絕大多數提案都得到了區政協和提案辦理單位的重視,反映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有的提案還通過區政協向市政協進行了反映遞交。我本人也獲評優秀區政協委員。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