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5月04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 字號:[
大][
中][
小]
因為現有政策的限制,農村老房子不能自由流通買賣,市場價值的缺失,使已身居城市多年的主人把鄉村的老房子視為棄之可惜、食之乏味的雞肋。中國城市房價節節高升并領世界之先,而農村老房子卻越來越不值錢,甚至到了白送也沒有人要的地步。隨著農村留守老人的離逝,空置老房子往往無人修繕養護,任由其破敗倒坍,紹興各地鄉村,隨處可見被遺棄的破敗老房子,觸目驚心,大煞風景,成為美麗鄉村極不和諧的音符。
中央在城鎮化工作會議上詩意地提出:記得住鄉愁。城市擁堵厲害、污染嚴重,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城市人開始向往回歸悠閑放曠、清新自然的鄉村,但驀地發現家已回不去了!
中國現在只有文物保護法,而國外1907年就有了建筑保護法,1890年法國頒布了歷史建筑保護法,美國人如果購買了老房子,政府對個人修繕會有獎勵和免稅政策,英國也有專門的機構來幫助居民完成古宅修繕,而我們中國目前尚沒有保護老房子的相關法律。
近年紹興市政府出臺了專門針對古城的保護政策,每年投入可觀的專項資金,走在了全國古城保護的前列,但鄉村老房子卻沒有得到任何的保護。鄉村老房子一樣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部分,她一旦消失,就永遠失去了。中國的城鎮化道路,不應是削弱農村、凋敝農村的過程,農村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整個中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迫切希望紹興市政府出臺細則措施,留住鄉村老房子,保護鄉味。為此建議:
制定整體規劃。相關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老房子保護規劃,并納入城鄉整體規劃,依法依規實施保護。
多方齊心共力。采取政策主導、社會參與,多渠道、多方式籌集老房子保護資金,各縣市財政每年安排適度專項經費,鄉鎮(街道)安排一定的配套經費,產權人或使用人可根據條件分擔一定比例,鼓勵城里人回鄉“修祖屋”活動,表現出色者,進行重點獎勵。
重抓瀕危老屋。按照因地制宜、輕重緩急的原則,落實到村,先重點排查搶救瀕危的、修繕殘損的、預防隱患的,以延緩建筑的生命,確保不因失修而損毀。對不行使養護義務的產權人,予以一定的處罰措施,直至剝奪其“養護權”,而交由有能力的熱心人士養護、使用。
政策傾斜激勵。鼓勵開展老房子保護志愿者“認養、認護”活動,鼓勵納稅人及社會組織對老房子保護的捐贈并依據法規享受相關優惠和政策傾斜。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