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年01月23日 來源:聯誼報 作者:周霜 字號:[
大][
中][
小]
從地表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只要有關水文地質專業,都是葉興永委員心系的地方。“我會繼續跋山涉水,繼續潛心研究,我的‘水’提案也會繼續寫下去。”
省政協委員、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葉興永始終記得身為一名水文地質工程師的職責,在最被需要的地方,最為恰當的時刻,主動肩負起責任,全情綻放出光芒。
近兩年,葉興永提交的兩份高質量的“水”提案中,就凝結著他的專業智慧和履職真情。
第一份是2014年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期間,提交的關于建議加強“五水共治”過程中地質環境研究工作的提案。“只有了解和遵循地質環境及演化規律,‘五水共治’才能事半功倍。”
葉興永介紹,地質環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場所,也是“五水共治”的載體。如“治污水”不僅僅治地表水,更需要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洪水、排澇水”不僅是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更涉及到地質環境自然演化規律,否則不可能達到長遠的治理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保供水”中除了地表水的供水外,尚需考慮優質的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尤其是在應急供水水源地建設方面,地下水具有獨特的優勢。
“就目前而言,‘五水共治’工程中缺乏地質環境條件的研究,或沒有地質環境條件的論述。因此,在各地調研過程中發現存在一定程度的違背科學規律進行治水的現象。”葉興永說,作為政協委員,對于這些“危險舉措”,就要敢于撂“狠話”。
講真話、進諍言,還要出實招、謀良策。葉興永呼吁要提高認識,加大投入,加強科研工作,不斷提高地質環境研究水平,對地下水污染地區、易洪澇災害城市開展地質環境研究,查明問題,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開展地質環境評價工作,同時建立完善的地質環境監測系統,如開展海岸帶演化規律監測、地面沉降與地下水環境監測、地下水污染防治監測等,使“五水共治”工作達到預期目標。
今年省政協全會期間,葉興永又帶來了一個與水相關的提案。這次,他的目光一路向東,投注在那片蔚藍的海洋上。“我要為海洋地質工作鼓與呼,在我省‘十三五’規劃中,應該有其一席之地。”
浙江是資源和陸域小省,經濟發展與土地、水、環境等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發展空間受到嚴重約束。跳出陸地,發展海洋,則是必然選擇。海洋地質調查與勘探作為先導性、基礎性工作理應得到更多關注與重視。
葉興永說,若想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就必須摸清海洋的家底。他建議將海洋地質工作列入“十三五”總體規劃,查明我省海洋地質環境和海洋地質資源,加快培養我省海洋地質人才,為發展我省海洋經濟提供資源和環境保障。與此同時,要明確海洋地質相關規劃編制的責任主體,明確海洋地質規劃目標,力爭在二到三個五年計劃內全面完成我省海洋地質家底的調查任務,為我省海洋空間開發、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提供可靠的地質依據。
從地表到地下,從陸地到海洋……只要有關水文地質專業,都是葉興永心系的地方。“我會繼續跋山涉水,繼續潛心研究,我的‘水’提案也會繼續寫下去。”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