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一直是住浙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省委會副主委、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的關注重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批準上市新藥數量占全球15%左右,本土企業在研新藥數量占全球33%,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度提升到8%左右,進入全球第二梯隊。
丁列明說,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與全球第一梯隊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一產業由于事關醫療衛生安全,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制高點,要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生物醫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的特點。”丁列明舉例,一個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花費10年時間、10億美元,即使進入臨床研究后成功率也只有1/10。
“實踐證明,只有加強創新藥自主研發,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才能把定價權和醫療衛生戰略安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結合深入調研,丁列明說,企業研發創新藥需綜合考慮研發成本、醫療價值、市場規模等諸多方面。“研發成本不僅要看生產制造成本,還要考慮前期巨大的科研投入。”他建議,在創新藥定價上,允許企業在一段時間內自主定價,并在醫保談判與支付上,突出臨床價值導向,制定合理報銷價格,提高報銷標準;對已納入國家醫保的創新藥,適當延長談判周期,把新增適應癥自動納入報銷范圍,推動患者受益;對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的國談創新藥,不列入“藥占比”考核,促進創新價值實現。
高端人才是生物醫藥創新的主力軍。丁列明希望通過政策傾斜,對高端人才及其家屬在居住環境、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保障他們以“十年磨一劍”精神潛心創新研發。“此外,還要加強金融投資支持,通過對資本市場的有效引導,讓投資者敢于投資,創新者敢于創新。”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