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如何更好發揮浙江作用?對此,住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有著深入思考。
胡培松說,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碳排放量主要來自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造紙、航空等行業,各省資源稟賦不同,碳排放量占比不一。“浙江民營經濟較發達,年排放量達到全國碳交易市場限額的企業份額不多,另外,金融機構作為交易市場參與者的積極性也尚未調動。”他希望國家層面支持浙江建立地方碳排放權初始碳排放權核定與轉讓試點,對有條件、有基礎的地方通過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手段,促進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以外企業建立地方試點。
胡培松表示,在制度建設方面,浙江從2014年開始建立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制度,集成相關數據,具備開展地方試點工作的基礎;在市場培育方面,浙江排污權交易試點在全國率先實現三個“全覆蓋”。“建立地方試點后,可以極大激活與地方碳普惠市場等自愿減排市場之間的聯動交易,充分調動全社會減排的積極性。”
胡培松進一步建議,國家層面圍繞平臺建設、制度規則設計、初始碳排放核定方案以及數據質量管理等方面,加強浙江在建立健全地方碳排放權試點方面的能力建設,支持浙江探索開展初始碳排放權有償核定,積累更多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探索創新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手段、設計有針對性的特色碳金融產品,勢在必行。”胡培松認為,對于積極踐行碳減排目標且成效明顯的企業,應給予抵質押貸款、投融資等配套激勵支持。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凝聚全社會智慧和力量,扎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對于未來,胡培松充滿期待。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