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是5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在全民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這為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住浙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省委會副主委、浙江大學醫藥學部副主任方向明近年來一直關注中醫藥的創新發展。就在2月26日,方向明收回了2585份調查問卷,這一疊以“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問卷,讓她深入了解了來自醫衛人員、基層群眾“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意見建議。
“有過中醫診療經驗或經歷的受訪者超過80%,大家比較感興趣的中醫診療技術方法是針灸推拿、中藥方劑、養生保健……”結合深入調研,方向明提出,要多措并舉創新發展中醫藥,拓展其應用場景,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進一步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作為一名深耕急重癥病人圍術期管理的專家,方向明認為,當前,隨著外科手術治療需求增多,醫院床位等醫療資源緊張問題較為突出,要創新發展中醫藥,進一步發揮傳統中醫藥的優勢,針對手術前、術中和術后的焦慮,以及器官保護、并發癥防治等方面多下功夫,促進圍手術期患者快速康復,持續推動醫療資源優化配置。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不僅僅是診室里的‘望聞問切’,而是要打通整個中醫‘七竅六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方向明建議,要加強中醫醫院智慧化建設,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數字化深度融合,優化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做優智慧中醫醫聯體;支持鼓勵各地研發應用中醫電子病歷、名老中醫傳承信息系統、中醫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推廣智慧中藥房等服務模式。
人才是中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方面,方向明提出,要創新重點領域人才保障培養體系,探索優化高校中醫藥人才學科復合培養模式,強化醫教研產深度融合,協同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機制。
“醫者懸壺濟世,我們任重道遠。”方向明表示,將踐行醫者初心、做好“委員作業”,為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促進群眾身心健康作出積極貢獻。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