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委員名片
汪愛英,寧波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市委會委員,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你見過無色無味的惰性氣體氬(Ar)經電離后發(fā)出的粉紫色光嗎?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碳基薄膜與涂層技術團隊實驗室,通過一臺臺真空鍍膜設備,隨時都能觀測到氬等離子體的放電輝光,如夢幻仙境,美輪美奐。
這些制備涂層材料的鍍膜裝備,由汪愛英帶領團隊自主設計、研制和搭建,打破國外高端鍍膜機核心技術封鎖,實現了涂層性能定制。
求學路上顯韌勁
汪愛英生于普通的農民家庭,排行最小,家里貧苦。“一定要走出去!”她懷揣夢想,決心靠知識改變命運。
1994年,汪愛英考上西北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鑄造專業(yè)。以熱、鍛、鑄、焊為主的金屬熱加工,工作環(huán)境往往臟、亂、差,但從小的成長經歷,培養(yǎng)了汪愛英能吃苦、不服輸的韌勁。
鑄模時為什么模具與融蠟、沙子不粘連?六龍壁為何400年不褪色?這些材料表面有什么神奇的外衣?
帶著這些疑問,1998年大學畢業(yè)后,汪愛英選擇了位于沈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學習。
汪愛英按照課題大研究方向,認真查閱文獻,設計優(yōu)化方案,操作設備實驗。為驗證金剛石薄膜的模擬計算結果,她在實驗室熬通宵,裝樣品、抽真空、調參數、測數據。鍍膜儀器老舊,故障多,她冷靜摸排,使設備正常運行,打實了設備研制的基礎。
“學得越多,就越覺得還有更多的知識要去探求;研究得越深入,就越想掌握世界前沿技術。”2003年,汪愛英博士畢業(yè),將研究方向轉向更易于實現低溫制備的物理氣相沉積(PVD)涂層方面。她向多家國際科研機構提交了簡歷,成為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的一位國外博士后。
在異國他鄉(xiāng)很辛苦,汪愛英通過努力,在金屬摻雜類金剛石薄膜的設計制備和應力調控機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2005年汪愛英博士后出站,擔任韓國JNL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不到半年,她主導研制出磁過濾雙彎曲碳膜沉積裝備,攻克了韓國三星公司的鏡頭模具涂層技術,獲得公司內外一致好評。
留意觀察日常生活,也總能捕捉科研靈感。2018年帶孩子去日本旅行,汪愛英發(fā)現酸奶杯膜不沾半點奶,便一路和孩子討論,還將杯蓋帶回國,探究其表面涂層的奧秘。研究結果后來被拓展用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霧護目鏡產品功能改性方面。
“把看似獨立的科研和生活融合起來,在快樂生活的同時,又能有科研發(fā)現的獲得感,感受到人生的價值。”這是汪愛英從導師們身上習得的,并一直努力踐行著。
科研路上守初心
2006年底,汪愛英回國,全職加盟寧波材料所,開啟了新征程。
真空鍍膜機是制備涂層的必備儀器,而國外高端鍍膜機核心技術封鎖。汪愛英從零開始組建團隊,依靠自主設計、委外加工、自主編程、組裝集成,僅用7個月時間就建成了第一臺離子束復合PVD涂層沉積設備。后又陸續(xù)研制和搭建了8套功能互補的鍍膜裝備平臺,4次獲得中科院重大裝備研制項目資助。
浙江五金制造產業(yè)發(fā)達,表面技術需求廣。與傳統(tǒng)電鍍對環(huán)境和人體有害不同,真空鍍膜技術優(yōu)勢明顯,不僅綠色環(huán)保,而且涂層性能好,低溫適用強。為此,汪愛英帶領團隊,積極組織和參加各類學會協會、成果對接會,主動走訪企業(yè),深入生產一線,了解企業(yè)現狀,凝練技術需求,推介和尋求先進涂層技術的合作應用。
汪愛英始終踐行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使命。她帶領團隊,先后與華為、寧波甬微等十余家企業(yè)建立了長期緊密的合作,開發(fā)的空調壓縮機滑片強韌潤滑碳基涂層技術,一舉打破日本壟斷,帶動經濟效益超10億元。團隊與浙大邵逸夫醫(yī)院合作,攻克國產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射頻針需要治療端高導電、皮膚接觸端高絕緣的改性涂層技術,降低了治療粘連并發(fā)癥、血氣胸和患者痛苦。她主持的《金屬材料表面強化涂層與功能改性》等研究項目,獲得4項成果轉化應用,為國家航空、核電、深海等嚴苛環(huán)境用高性能防護涂層材料提供了保障。
15年來,汪愛英組建了一支38人的科研團隊,沉下心努力攻關,逐漸在國內外表面涂層材料研究領域嶄露頭角。她負責的《強韌耐磨碳基復合涂層材料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寧波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極端環(huán)境金屬表面強化涂層與功能改性》獲得2020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先后發(fā)表SCI論文150余篇,授權發(fā)明專利67件,承擔國家973課題、兩機課題、國家基金、中科院裝備研制、盧嘉錫國際創(chuàng)新團隊等重大項目20余項。
汪愛英身為寧波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寧波市委會委員,在知識產權保護、科技人才和政策、后疫情時代的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不少高質量的提案,多次被寧波市政協評為參政議政積極分子,2020年、2021年連續(xù)被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評為優(yōu)秀社員。
科學研究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過程,其本質就是創(chuàng)新。“在當今建設科技強國的新發(fā)展階段,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砥礪品質,潛心科研,提高本領,才能取得核心技術突破并實現特色成果應用。”這是汪愛英的不懈追求。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