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習近平總書記3月6日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住浙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副主委、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備受振奮,他呼吁:實施更嚴格耕地保護政策!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耕地保護法。”在深入基層調研時張明華發現,法律的空缺導致土地執法不嚴、違法違規占用行為時有發生。為此,他建議通過立法來完善耕地保護法治體系,強化耕地保護責任的法制保障,依法懲處違法行為。
“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張明華表示,要按照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到位。
為此,他建議,系統制定更為科學可控的目標考核責任制,強化各級黨政責任,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下達帶位置、帶責任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全面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針對土地“天眼”發現的非法實質性占用耕地,建立完善“增違掛鉤”機制,將違法用地數量與土地計劃指標掛鉤。
耕地保護關鍵在人。如何讓耕地保護者有“奔頭”,種糧農民有“甜頭”?張明華認為,既要“曉之以義”,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又要“輔之以利”,完善農業價格和補貼政策,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耕地保護主體主動承擔保護責任,讓農民種糧多得利。
“農田必須是良田意味著守住耕地紅線,不僅數量上不能減少,質量上也不能搞‘變通’。”張明華說,這就要求加強耕地保護與財政獎補、信貸擔保等方面的政策銜接,吸引社會資本和新型主體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運行管護。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