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婦女能頂半邊天
女性委員有看頭
近日,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名單新鮮出爐。
嘉興市政協委員
張曉萍
榮獲
“全國三八紅旗手”
委員名片
張曉萍,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校長,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德育先進工作者、浙江省功勛教師、浙江省優秀基層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守正與創新
開拓辦學理念和實踐空間
張曉萍出生于嘉興一個教師家庭,教書育人是她從小立下的志向。亭亭玉立、青絲如絹,透著江南女子的秀氣、溫婉,張曉萍一站上三尺講臺就深受學生喜愛。
張曉萍教過語文、思想品德、科學,直到現在,她還擔任一個班的科學老師。“如果脫離了與孩子們的課堂交流,就會削弱我對教育的思考和靈感。”
深耕教育30年,張曉萍的課卻又不拘一格。
在2001年的“南湖之春”教改展示活動上,張曉萍別出心裁地帶來了一堂“讓玩具屋亮起來”的課。她先和美術老師合作,讓學生分組用泡沫板設計制作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玩具屋。然后,引導學生在玩具屋里連接電路、點亮燈珠。跨學科合作,又是隨機選班,挑戰十分“大膽”。沒想到學生興趣被徹底點燃,課堂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以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和創新,就能駕馭好課堂,學校的辦學亦是如此。”張曉萍說。
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剛進入國內,張曉萍就在學校成立了紅領巾網校,鼓勵學生進行網頁制作。在義務教育新課改啟動前,張曉萍就試水小學生課題研究。有了這個基礎,而后的幾年,學校開發了一至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探究手冊,“做中學”成為學生的學習標配。
從2008年起,張曉萍在全校牽頭研究“小學和諧教育發展性研究”。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頒布,要求學校課程能在清晰的教育哲學統領下形成“育人整體”。由此,張曉萍提出了“新兒童教育”的構想,即培養健全人格、健康生活、學會學習、熱愛勞動等十個方面的核心素養,設計各學段具體育人目標指標體系,形成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本化思考。
剛與柔
構建學校和諧文化空間
在介紹學校、匯報工作時,張曉萍有個習慣——喜歡談“我們”,而不是“我”。“我反復向老師們強調,在學校里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是集體的一員,校長亦不例外。”張曉萍說。
建章立制,是張曉萍管理思維中剛性的一面。她認為,校長要解決辦學中的各種問題,必須克服情感、情緒的影響,想清楚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弄明白匯聚哪些資源來解題,從而找到最理性和有效的路徑。
比如,教師對教學創新望而生畏,張曉萍為此設計了一套“創新實踐引導機制”。每年年初,她會讓教科室梳理國內外教育熱詞,教師“憑感覺”報個標題即可。專家團隊進行梳理,初步確立研究點。教師二次申報,在一頁紙上寫出條條框框。專家再次論證后,創新實踐項目就進入正式的研究階段。
這套機制極大降低了教學創新的門檻,教師研究熱情空前高漲,每年有40多個團隊參與,甚至還有中途“插隊”的。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從一次STEM比賽的失利,到成為浙江STEM教育的“樣板間”;從傳統的學校家委會,到創新為合作性家庭成長聯盟……張曉萍將各種不可能變為可能,教師們稱她是敢想敢拼的“鐵娘子”。
“鐵娘子”也有柔的一面。
2009年下半年,學校績效工資方案在教代會上一次性通過并發放到位。但春節后,張曉萍聽到了教師間的一些不同聲音。隨后,她策劃了一系列拓展活動,高空抓杠、盲人方陣、翻越人墻等,教師們必須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任務。
這些和諧的精彩畫面被錄制下來,制作成一部部反映學校柔性文化的微電影。張曉萍還主編了《家文化》季刊,收錄教師中的感人故事,傳播更多正能量。
“小家”到“大家”
打開多維履職空間
2013年,南湖區領導找張曉萍談話,希望她能夠從學校管理轉向行政管理崗位。張曉萍答道:“我希望一輩子扎根在教育一線。”
此后,張曉萍相繼入選首批浙派名校長培養工程人選、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研修班學員、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
成長的空間,不僅限于眼前。2019年,張曉萍帶領工作室學員深入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在支教送教過程中,她發現當地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不久后,張曉萍選派了工作室的幾名專業老師,在北城小學成立當地首個心理健康教研組,開展了心理活動周、“知心姐姐”、關愛孤兒心理團等一系列活動。考慮到許多學生住址偏遠,家長多身在異鄉,團隊首創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親子課堂,通過視頻親情連線,讓老師、家長、學生進行心靈對話。
學生木出爾布莫的家長參加了一次親子心理課堂后激動地說:“感謝嘉興的老師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課堂,我會努力做孩子的一面鏡子。”
2020年,張曉萍又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聯合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校長張悅穎在嘉善成立跨省域“兩張校長工作室”,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生態綠色示范區(嘉善)片區建設。
作為嘉興市政協委員,張曉萍時刻關注教育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形勢,積極通過提案、社情民意、調研監督等形式建言獻策,提高履職能力。
2018年,針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各種問題,張曉萍提交提案《以“互聯網+”思維破解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難題》;2019年,針對嘉興市東部城區適齡兒童數更呈超常態增加的現象,提交社情民意信息《關于解決嘉興市東部城區小學學位日趨緊張問題的建議》,同年提交提案《關于加強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建設的建議》;2020年,針對新冠疫情給學校傳染病防控帶來的諸多挑戰,提交提案《建立嘉興市校園疫情防控直報平臺》;2021年,通過提案呼吁盡快建立醫教結合模式下的中小學心理高危學生識別與干預聯防聯控體系,用實際行動推動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