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全國政協委員、麗水市中醫院名譽院長雷后興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感觸很深,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也要求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作為一名來自麗水山區、從醫40余年的基層工作者,雷后興委員認為,專業人才稀缺、資金設備短缺等是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而數字化改革正在逐步打破這一局面。
麗水近年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變化,是我省以數字化改革助推優質醫療衛生服務向“山”與“海”深入延伸的一個縮影。“一輛車”的故事,讓雷后興委員印象深刻。去年,麗水對“流動醫院”進行升級改造,統籌運用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數字化技術打造“智慧流動醫院”,醫生不僅可在診療車內調取一體化健康檔案,查看就醫患者相關就診記錄和疾病史,還能開展遠程在線診療服務。
“當然,數字賦能醫療資源均衡布局,需要從深層次、整體性變革出發,深度思考、系統謀劃。”雷后興委員認為,首先要加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一方面進一步打破數據壁壘,持續推動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數據互聯共享機制向下延伸,實現醫療資源更高效、更迅捷地響應和配置。另一方面加大通過遠程醫療、遠程教學等方式培養基層優秀醫療人才的力度,著力緩解醫療資源不足這一根本問題。”
“輸血”,更要“造血”。在雷后興委員看來,逐步增強山區26縣公共醫療服務供給能力,不能簡單地做“加法”,需從全省“一盤棋”出發,抓住數字化改革的契機,以醫療服務水平的整體性提升填平橫亙在城鄉之間的無形溝壑。
對此他建議,迭代升級“健康大腦+”體系,圍繞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打造涉及醫療服務體系、醫防聯合、數字醫療等多領域“場景鏈”,對老百姓的健康指標變化進行持續監測跟蹤和管理,讓衛生健康服務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有溫度,加快實現偏遠地區群眾“看病少跑路,小病不出村”。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