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完善城鄉一體化智慧物流體系”讓省政協委員、致公黨省委會委員、浙江科技學院教授阮世平眼前一亮。
就在省兩會召開前夕,他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同心橋》欄目的記者,一起走訪了位于杭州瓜山新苑的一家快遞驛站。為了調研智慧物流,阮世平還當了一回快遞小哥。
這兩天的省政協小組討論會上,他把話題帶到會場,引發大家的熱議。無獨有偶,在另一駐地,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計勇強也在關注“快遞進村”。他認為,浙江應該打通縣鄉村三級流通體系毛細血管,實現村村通快遞、鄉鄉基本覆蓋多層次消費需求。
據同心橋 大學教授秒變“快遞小哥”
這番體驗讓他有了新認識
“您好!您的年貨到了!”1月14日下午2時許,杭州城北瓜山新苑一位業主打開家門收快遞,見到的是一位陌生的快遞小哥。
他是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科技學院理學院教授阮世平。兩會前夕,阮世平委員來到瓜山新苑的菜鳥驛站,調研快遞送貨到家情況。
社區居民喜歡自取包裹還是喜歡送貨上門?送快遞有哪些新方式?居民們能及時收到快遞嗎?為了尋找答案,阮世平離開案頭,穿上藍馬甲,來到驛站當起了快遞小哥。
瓜山社區是杭州第一個“未來社區”,新苑是其中一個小區。雪白的墻,暖黃色的木窗,讓這里的老小區看起來情調十足。
驛站站長柴緒靜為阮世平做了簡單的培訓,并演示了PDA(快遞員使用的快遞跟蹤掃描記錄儀)的操作。“有了信息技術,真是太快了!” 阮世平邊聽邊贊嘆。小小的快遞,背后是雄厚的技術在支撐。
穿上藍色的馬甲,阮世平就正式“上崗”了。他的任務是將一件長約1米的柱形快遞送到一位老人家中,并陪同驛站小哥完成另兩件快遞的送貨任務。
阮世平抱著這件寫著“生鮮果蔬”的快遞,與菜鳥小哥并行。
“你們一天的工作時間多久?”
“一天要送多少快遞?”
“驛站的貨架到了雙十一、雙十二會不會不夠用?”
“會不會出現錯拿或者找不到的情況?”
短短三四分鐘的路程,阮世平提了不少問題,驛站小哥一一回答。
物流的背后
是越來越強的科技
阮世平留意到,在驛站門口除了大件快遞外,還有四個藍色塑料筐,驛站入口處也放著一個綠色回收箱,里面裝著空的紙箱子。柴緒靜介紹,這些都是居民拆下來的快遞箱,“可以二次利用,這樣更環保、綠色?!?/span>
聽到這里,阮世平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我前幾年寫過一個關于快遞盒循環利用的提案。”他打開“浙江政協·掌上履職”App,翻出一份《加強環保意識 推進快遞包裝物的循環利用》。這是他5年前同樣作為政協委員提交的一份提案。
這幾年,作為省政協委員,也作為消費者,阮世平一直關注著快遞業的發展。去年9月,首部以促進快遞業發展為主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通過審議,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條例》對于快遞送貨上門做出了具體要求。
“目前,驛站采取的做法是什么樣的?”阮世平話音剛落,杭州菜鳥驛站拱墅區片區經理唐進鐘接過話題,“去年4月,天貓和菜鳥驛站就開始推進這項服務,其中做的第一項優化就是完善消費者的訴求通道?!?/span>
唐經理補充說道,以前消費者有送貨上門需求,主要是給驛站打電話或者發消息,現在消費者可以在App上直接點擊“確認上門”,操作很方便。
送快遞,我們通常以為的體力活,正越來越向一門技術活演變。阮世平所在的浙江科技學院也有從事冷鏈物流研究的省級重點實驗室。他知道,物流的背后是越來越強的科技,而消費者對快遞最為直觀的感受,就是便捷。
“現在哪怕是寄螃蟹、甲魚等生鮮,都沒有問題。快遞的技術把這些難題都解決了?!比钍榔胶苷J同數字化在快遞行業引起的巨大變化。
除了這些背后的技術,阮世平也對眼睛可見的創新感興趣。
調研中,他還了解到,物流龍頭企業還配備了無人車搭載AR技術,它們能對路面、行人、過路車等進行識別,已在一些小區落地。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