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委員名片:
曾正君,嘉興市政協委員、桐鄉市政協副主席、民盟桐鄉市基層委主委、開化縣副縣長、開化-桐鄉山海協作管委會主任。
至今,曾正君仍清楚地記得2020年11月18日。那一天,她踏上了離家300多公里之外的衢州開化,擔任桐鄉派駐開化的掛職副縣長,分管兩地的山海協作工作,主抓開化-桐鄉山海協作產業園的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因為堵車,到開化足足開了5個小時,這對暈車嚴重的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在往后的一年多里,這樣的山海奔赴,成了家常便飯,更高難度的挑戰還在后面。為什么來開化?來開化干什么?離開開化留下什么?這成了曾正君日夜求索的命題。
“要把掛職當任職、把他鄉作故鄉,用心用情推動兩地合作和開化經濟社會發展。”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落實到行動上的。
一到開化,曾正君就全身心投入到產業園建設、招商等工作中。山路崎嶇不怕、路途遙遠不懼、水土不服不顧……她開啟了全縣域基層調研模式,一有時間,就去鎮、村、社區、企業、鄉村振興示范點和旅游資源地走訪調研。另一邊,她密切保持與開化縣外特別是桐鄉相關部門單位的招商聯絡關系,不放過任何一個涉及文旅產業、有投資意向的主體,積極組織進行雙向投資考察。
就這樣,曾正君手中的招商項目庫不斷完善、擴大:與浙江和海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杭州冠領思博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開化-桐鄉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國際游泳館綜合體項目事宜多次進行溝通;協調與芹陽辦密賽村簽訂共建鄉村未來社區戰略合作協議;組織桐鄉市工藝美術協會到開化下淤村考察,推動雙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積極推動兩地5A景區——烏鎮景區和根宮佛國景區之間的合作,促成烏鎮旅游區管委會和根宮佛國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
“我相信,勤撒網才能捕大魚,勤播種總能有收獲。”面對這些成績,過程中的辛苦,她覺得都值得。
山海協作,幫扶增收才能真正讓山鄉有獲得。曾正君苦苦思索時,95后的桐鄉小伙——璞真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沈凱走入她的視線。
沈凱從2019年開始在桐鄉銷售開化清水魚,苦于桐鄉人對清水魚了解不深,打不開局面;而在開化,村民也因為銷售渠道不暢,不敢放開手腳養殖。
曾正君了解到這一情況,立馬牽線搭橋,開展開化-桐鄉山海協作古法養魚結對幫扶活動。桐鄉璞真生態公司與真子坑村簽訂清水魚供銷協議,為開化陰坑村低收入家庭捐贈并現場捐助投放魚苗4000余斤。
做好了水文章,曾正君又開始動起山的腦筋。
開化多山,山有好茶。曾正君為大黃山村修建了兩茶(茶葉、茶油)體驗館、添置山茶油壓榨機,同時把桐鄉的農村工作專家孫偉杰、農業企業家時建鋒等請到開化,召開鄉村振興工作現場會。
隨著大黃山村的山海“共富林”下種,鄉村振興的專家組也同步成立,為下淤村景區綜合改造提升、北源村民宿改造、龍門村旅游基礎設施提升等一系列發展獻計助力。
山海協作,文旅融合,大有可為。曾正君積極協調兩地工會,簽訂山海協作共建協議,做好兩地職工療休養互推互送工作;協調兩地聯合舉辦“桐開山水情”暨建黨百年兩地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共同發布兩地紅色線路;助力開化錢江源飲用天然水、開化龍頂茶葉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務用品。
線路出了,機制有了,文化活動便如后浪推著前浪,高潮迭起。洲泉鎮黨政干部紅色培訓班、高橋鎮人大代表培訓班、石門鎮鞋業協會培訓班、高橋鎮美麗鄉村培訓班等在開化舉辦;兩地作協的“山海之約——2021桐鄉·開化”文學交流活動”也火熱舉辦……
弱勢群體一直是曾正君的關注點。在全國助殘日前夕,曾正君將協調聯系募集到的毛衣、外套、水杯、雨傘等價值30余萬元物資捐贈開化,并舉行開化-桐鄉山海協作愛心捐贈儀式,將關愛送給開化殘疾人;秋季開學前,她又牽線桐鄉民盟經科支部和桐鄉愛心企業家,分別對長虹鄉北源村困難學生家庭和華埠鎮溪東村困難學生家庭進行愛心結對幫扶。
一年掛職,成效滿滿,助力共富的道路上,曾正君用心履職,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委員作業。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