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大學畢業回鄉當農民
他用八年時間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注入青春的力量
他就是
寧波最美90后
鄞州區政協委員
汪琰斌
委員名片
汪琰斌,鄞州區政協委員,民革黨員,寧波市農人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鄞州姜山歸本水稻農場負責人。曾獲全國風鵬行動項目、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寧波市最美90后,浙江省老鄉話小康一等獎等榮譽。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農村的美,農業一定會成為前途光明的行業……”在浙江省“老鄉說小康”農民故事大賽總決賽上,汪琰斌以“稻花香里話小康”為題,講述了他關于新農業的夢想,最終斬獲一等獎。
出生于1991年的汪琰斌是鄞州歸本水稻農場的負責人。2013年大學畢業,當同學們紛紛在城市里找工作時,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農村,當農民!
“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我的童年記憶里充滿了泥土和水稻的芳香。”汪琰斌說,祖輩們做農民,是被動的身份“烙印”,而他是主動選擇的職業,希望通過努力讓大家改變對農業農村的看法。
說干就干!2013年,汪琰斌滿懷信心在鄞州姜山鎮承包了900畝地開始種植水稻。但現實一開始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由于沒經驗,七成的秧苗因高溫高濕而腐爛。插秧時,又因為地沒整平導致秧苗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汪琰斌清楚記得,夕陽余暉中,他赤著腳站在一片狼藉的水田里,給農業指導老師打電話,一邊哭一邊說“不想干了”。那一年還遇到了“菲特”臺風,一年的辛苦和忙碌不說,一算賬還賠了10萬元!
是及時抽身還是迎難而上?汪琰斌最終選擇了后者。他忍痛抵押了家里為他準備的婚房。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他四處拜師學藝,長期泡在田間一點點把糧食浸種日期、批次、生長情況等等經驗心得全部記錄下來,一次次學方法,一點點找規律。
讓科技為農業插上翅膀!作為“新農人”,汪琰斌把解決農業難題的秘訣放在智慧化、機械化上。
他先后采購多架植保飛機和數十輛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包裝機等新型農機。農忙時節,植保飛機在低空盤旋,數十輛農機在田野間有條不紊馳騁,農場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到2019年,歸本農場承包的土地已經拓展到2550畝,實現糧食產量2200噸,銷售額800萬元,而這些只需要7名長期工人和10多名臨時工即可從容打理。
在汪琰斌的手機上,還有一個叫“睿耘”的掌上農場APP,打開即可清晰顯示出農場的衛星地圖,農場機械所處位置、水稻生長過程、用藥覆蓋面等信息一覽無余。
這款正處于試驗階段的APP由浙江大學開發,歸本農場目前是寧波唯一的試點。“借助睿耘APP,我們的管理基本實現智能化,哪塊地病蟲害發作,哪塊需要加強管理,系統都會提前做出預測,人工只要根據提示,開著機械按路線行駛即可,方便、精準且高效。”
“我喜歡農業,因為土地不會說謊。今天你灑下了多少汗水,明天它就給你多少回報。”汪琰斌還發起成立了鄞州區農創客聯盟,結交了許多與他年紀相仿、同樣熱愛農業的創業者,帶動更多的年輕力量投身農業,發展鄉村。
他們積極投入到現代農業、農村生態、鄉風文明等建設之中,正逐漸壯大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歸本農場還被選為鄞州區慈善扶貧基地,為新張俞村、陳介橋村15個貧困農民提供就業創業崗位,也為周圍農戶提供作業服務。
除了傳統水稻,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汪琰斌還“解鎖”了許多農業新玩法:水稻、龍蝦立體種養,小龍蝦被酒店搶購一空;彩色油菜花基地變成“網紅”打卡地,菜籽油價格翻倍;與中小學簽約成為研學基地,讓從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體會到“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
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全國“風鵬行動·新型職業農民”、寧波市優秀種糧大戶、鄞州區青年“五四”獎章、姜山鎮“十佳農民”……這幾年,汪琰斌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和獎勵。
“不忘初心,扶犁深耕,用汗水和行動展示新時代新農人的新風采。”共富路上,汪琰斌深感責任更大了,信心也更足了!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