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29日下午舉行的民生協商論壇,聚焦“加強公民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協商議政。根據省政協調研組會前調研情況,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馮水華作重點發言。小同摘錄如下:
全省共同維護網絡空間清朗的認識加快形成,網絡道德規范漸入人心,公民網絡素養有了明顯提升。但還存在一些難點和痛點。
建議
1、加強積極向上的網絡內容建設
創新話語體系。積極搶占網上輿論主導權,突出網絡宣傳語言特點和風格,在自由而有序的言論場構建主流意識形態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激發網絡空間活力。加強網絡話題設置,抓住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的契機,用互聯網語言普及黨史知識,講好黨的百年故事,激發網民愛黨愛國之心。
以先進文化引領潮流。著力打造一批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網絡精品力作,引導網絡傳播“國潮”熱。注重引導B站知識型視頻創作與傳播,建設高質量原生內容與高質量互動的流量生態。
2、構建共建共享網絡道德建設格局
領導干部做好示范引領。建立完善領導干部網絡素養教育機制,增強社會共同體意識。
培育網絡平臺、網絡社會組織、社會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感。開設媒體學院,督導互聯網企業、網絡大咖、直播網紅等留出區域建立網絡公益服務平臺,通過頂級流量帶動網民積極向上向善。
充分發揮網民主體作用。教育網民加強網絡自律,強化自我管理責任,規范和管控自身網絡行為。鼓勵網民通過網絡表達,深入參與網絡社會倫理和秩序的維護、網絡公共領域建設。發揮好社區文化家園、農村文化禮堂和鄉村大舞臺等基層載體作用,打造網絡素養教育基地,促進“中國好網民”工程深入人心。
3、特別關注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壓實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指導家長提升對未成年人在家期間的科學有效合理的管理和監督,把家庭成員網絡文明列入社區文明家庭的評比考核內容。
強化教育主陣地作用。把網絡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引導學生身心投入健康有益的線下活動。構建預警排查與幫扶機制,進行專題教育、心理疏導等。
發揮社會引導教育和研究推進作用。加強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建設。
4、強化網絡道德環境支撐
加大監管力度。持續助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立法工作,并重點對動畫片、游戲等網絡作品進行科學分級。對網絡違法違規行為重典懲罰,對利用青少年網絡成癮趁機侵害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予以堅決徹底打擊。拓寬網絡暴力維權途徑,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網絡誹謗、制謠傳謠行為納入公訴案件范圍。建立城市智慧治理大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隱私泄露。加強利用網絡散布虛假誹謗信息等行為的網絡媒體監管。督促通信運營商、銀行落實主體監管職責。
加快網絡誠信體系建設。在深化網絡實名制的基礎上,不斷強化信用治網,將其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深化互聯網行業黨建工作,組織網絡道德空間開展網絡誠信活動。
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探索和創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網絡空間治理中的應用。嚴格落實數據安全防護技術措施,研發新的信息過濾技術。加速提升網絡技術手段,推廣浙江反騙碼等防詐微信小程序。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