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要切實減輕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使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科學探索,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對此,長期深耕基礎研究的住浙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特聘院長崔田認為,國家強調創新驅動發展,很多重要領域都需要新的知識、新的理論,基礎科學研究正是大有作為之時。“創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是基于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理論研究。創新人才首先應是基礎知識扎實的人才。”
在崔田眼中,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不僅僅是基礎研究,高校建設也是如此。
他認為,從時間上看,技術與產業發展以5至10年為一代,而教育與學術發展以20至30年為一代。與經濟和技術發展相比,我國建設一流大學、培養一流人才、哺育一流基礎研究需要的時間會更長。“這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建設和積淀的過程。”
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的提案是《關于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幾點建議》,建議站在更高的視野上,適當給予在建高校更長的建設周期。在評估上,更注重高校的整體成長性。
崔田認為,因政策、財政、人才等資源的供給不平衡,造成我國高校在空間布局上的不平衡,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統籌制定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擴大“雙一流”高校的建設規模。在目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布局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結構,向新興區域中心城市統籌布局“雙一流”高校。
“我國經濟社會結構和產業發展方式正面臨轉型升級,一批新興的區域中心城市正在崛起,比如GDP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城市。缺少優質高等教育的支撐,這些城市在未來可持續發展中必將受到很大程度影響。”崔田提出,要加快中心城市,特別是剛剛崛起的新興區域中心城市的高等教育發展,不僅能為創新驅動提供有力支撐、推動城市本身的可持續發展,還將帶動整個區域的一體化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