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
提煉精神標識立德樹人,播下好種子。從立法先行,把家國情懷的踐行融入法治建設全過程,加強對青少年家國情懷教育專項立法;從家風起步,深入挖掘優秀家訓家規;從文化深耕,深挖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創作蘊含家國情懷的影視文學作品;從實踐入手,依托社會組織、關工委等,圍繞社會熱點,讓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擔負社會責任防微杜漸,當好傳播者。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要負起社會責任,為青少年建立完善的價值認知體系。鞏固主陣地,使家國情懷從網絡環境反饋到現實社會;網絡強監管,規范信息傳播渠道,形成不良信息應對機制。
制定政策導向示范引領,做好引航員。發揮規劃綱要指引作用,聯合制訂“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教育規劃綱要;發揮先進事跡引領作用,引領青少年知榜樣、學榜樣、做榜樣;發揮政策獎懲導向作用,引導青少年獻身國防事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凝聚最大共識因材施教,把握精確度。用小故事講述大道理,選擇小切口開發適合幼兒的愛國主義精品讀本、故事音頻等,用聽故事的形式來感悟家國情懷;用新形式展現新成就,使用好博物館等教育基地,組織開展研學、夏令營等體驗式活動;用深思辨凝聚正能量,強化學術研討,組織開展扶貧支教等活動,促進大學生創客空間等建設。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