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宅在家里的那段日子,住浙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一邊拿起畫筆創(chuàng)作,以藝抗“疫”,一邊思考:面對疫情和一系列管控措施,最大的挑戰(zhàn)或許是疫情帶來的心理震蕩與混亂。
“社會美育,就是一劑撫慰人心的良藥,能以一種特殊的心手專注的方式來平穩(wěn)人心。而社區(qū)美育作為打通社會美育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應當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他認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實施美育,以實現“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改造社會的精神”,這是社會美育滲透日常生活最樸實的表達。四川姑娘李子柒的美食美居視頻風靡全球,被主流媒體點贊,實則也是在倡導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社會美育。
“美是一種無聲的力量!”疫情期間,藝術家及專業(yè)院校面向社會開放藝術專業(yè)通識課程,開展網上展演活動,得到廣泛響應,撫慰了宅家人浮澡的心。在許江看來,每一個人既是美育最直接的受益者,也可以成為美育最富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在踐行社會美育的過程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傳播美,引領整個社會向上向善向美的風尚。
為此,他建議線下線上共同推動社區(qū)美育的發(fā)展,強化社會美育的社會治理功能。
社會美育是要讓人通過上手養(yǎng)心,形成一種工匠般的生活方式。許江認為,當下,要建全成熟的社區(qū)文化館系統,提供日常的基本設施和學習班系統,同時,與多樣的功能空間相結合,利用中小學教學、文化創(chuàng)意孵化器等各種形式,貼近群眾生活,在鄉(xiāng)土意識基礎上,著重培育社區(qū)的特色項目,建立專兼型的輔導員隊伍。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線上社區(qū)美育課程體系,既可以提供多樣化線上輔導,也可以舉辦豐富的線上藝術文化活動,如線上音樂會、展覽等,建立國家級文化精品數字化建設資源庫,將散布在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和展演平臺的文化精品進行線上傳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讓健康、積極的社會美育滲透每一位民眾的精神世界,并轉化為行動自覺。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