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心苑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科技的重要性會更加凸顯。中國在未來的建設和發展中也必定會更加倚重科技的力量。在這樣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如何進一步加快科技的創新發展,是住浙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最關心的話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浙江近年來一直以超常規力度建設創新型省份,目前正在組織實施“尖峰計劃”“尖兵計劃”等科技攻關計劃,旨在提升科技原始創新能力,搶占科技制高點。杭州則是一個創新創業氛圍極其濃厚的城市。施一公說,西湖大學正是在浙江、杭州這樣優良的創新生態中實現了快速發展。疫情期間,西湖大學在新冠病毒相關的基礎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我們當前正處在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科技創新關鍵靠人才,人才培養則取決于教育。”施一公介紹,西湖大學作為全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分子,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努力培養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比如,從招收培養博士生研究生起步,實行獨立實驗室制度,由一流的師資引領學生“寓教于研”。學校發展有限學科,但不論在學術活動、學生培養還是在校園建設上,都注重并鼓勵學科交叉,給新思想、新發現充分的生長空間。
施一公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探索和嘗試,真正讓師生在學術上自由探索,在科研上心無旁騖,從而能夠在基礎前沿研究領域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新的、重大原創性的發現,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建樹。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