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城鄉建設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命題。這個關注是很需要的。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城鎮化讓老百姓衣食住行發生巨大改變,給他們帶來很多幸福感。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城鄉建設中“新的就是美的、新的就是好的”這種認識。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才是城鄉建設的根本。
中國傳統鄉村建造,有它的一定之規。如果大家在生活條件、居家條件修繕和提升的同時,把原來的鄉村改得面目全非,會是一個很大遺憾。所以我仍然強烈地呼吁,自然村落的布局要守住。這些年,中國美術學院參與浙江很多傳統村落的改造,都堅持只做簡單修繕,不改變其自然生態和自然結構。
“讓城市更宜業宜居”,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很關鍵。中國傳統城市街巷的美感,理應得以保留和優化。中國美術學院參與創建的杭州西湖區藝創小鎮就是這樣一個案例。小鎮的核心區由當地傳統民居和公共建筑改建而來。
城鄉建設過程中,在傳統建筑、自然結構保存和優化方面,我認為規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做好規劃、遵守規劃。規劃如果被簡單、隨意突破,就會喪失約束力,保存和優化可能就無從談起。
所以,我認為城鄉建設中要強調“人、生態、素質”這三種理念。“人”,就是要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合理關系;“生態”,包括要保護自然環境這樣的“硬生態”,以及保存歷史文化這樣的“軟生態”;“素質”,就是要提高老百姓、領導干部和設計人的素質。落實這三個理念的過程,深層次上就是在走向文化自信。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