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赴京參會前,我與大多數醫務工作者一樣,為疫情防控奔忙著。在我的提案中,靈感與思考也全都來自基層防控第一線。
今年到北京,我隨身攜帶一雙來自慶元的竹筷。我時刻提醒自己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同時也希望能在全國兩會期間,呼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讓這些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基層,是距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文明新風應該最先吹向這里。然而,我在調研走訪中發現,“公筷公勺”“分餐制”的推進在部分基層地區依然不夠扎實。臨床上,不少胃腸道疾病的發生都與用餐習慣密切相關。即便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在基層地區,這些文明生活的理念也不能“退場”。
近年來,浙江正在大力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在我的家鄉麗水,不少經過整治后的村莊已是面貌一新。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應該讓基層百姓成為城鄉環境整治的見證者、參與者,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改變家園的同時,自身的健康素養、文明素養也將得到提升。
養成文明生活方式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 “軟實力”。疫情發生以來,麗水市中醫院承擔著303家企業的“綠色直通聯系”任務,醫務工作者們以駐企健康指導員的身份走向生產一線。在進駐企業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在車間、廠房、學校等人群相對密集的地方,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顯得更為重要。我認為,復工復產復商復學期間,企業員工、公司職員、學校師生等群體都應該做好“戴口罩、勤洗手”這些身邊小事,這既是對自我的防護,更是對他人的尊重。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