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政協報 創新是國之大計。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一再呼吁要加強基礎教育的投入,“夯實創新的基石”。
義務教育,正是這個基石的核心。全國政協常委、民革浙江省委會主委吳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各地義務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正在加快推進。但是,農村學生的學業基礎相對薄弱,城鄉教育資源供給的區域性、結構性矛盾突出。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深入發展,信息產業已經深入廣大農村、鄉鎮,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吳晶通過實地調研,得出的結論是: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用技術彌補空間和時間鴻溝,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是較為可行的發展路徑。
如何解題呢?吳晶的思路是,我們可以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優勢,創新中小學校結對幫扶機制,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實現城鄉結對幫扶學校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師生互動、差異互補,努力辦好每一所鄉村學校,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簡而言之就是重塑新發展理念,主動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將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到廣大農村,用‘互聯網+義務教育’讓城鄉共享優質教育。”吳晶這樣說。
為此,吳晶給出了具體解題思路: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城鄉一體的智慧教育技術環境帶動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全國統籌成立“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專項工作組,進行總體設計和統籌管理,發布“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技術環境指南,開展督導和績效評估,確保項目總體目標的高質量達成。二是建立符合教育本質的智慧教育技術環境,優化教學關系,激發城鄉師生學習的內驅力。如,建城鄉同步課堂和遠程專遞課堂。三是實現融合創新,探索回歸教育本質的鄉村教育新生態。建議出臺政策鼓勵鄉村教師主動推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以互聯網為載體推進教育變革,實現彎道超車。同時,按照不低于結對學校10%的比例,培育和提煉結對典型案例,形成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經驗。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