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腦科學研究作為世界科學研究前沿和戰略制高點之一,已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隨著一些關鍵技術的發展,腦科學迎來突破性發展機遇,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啟動腦科學計劃,力爭在微觀、介觀和宏觀層面逐步揭示腦的工作基礎和原理。
全國政協委員段樹民連續多年積極呼吁啟動中國的腦科學研究計劃。在今年的提案中,他再次建議,在條件成熟的地區,由國家和地方政府資助,盡快建立“中國人腦庫”基地。
人的大腦是大自然億萬年進化的巔峰產物,解開大腦之謎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段樹民說,腦科學研究僅利用實驗動物是遠遠不夠的,借助動物模型所研發的腦疾病藥物大多在最后臨床試驗階段失敗。
建設人腦組織庫(簡稱“腦庫”),收集、處理、檢查、保存由自愿捐贈者捐獻的死亡后的人腦,向腦科學研究者提供人腦研究樣本,具有重要意義。自20世紀80年代起,美歐等發達國家陸續建立了人腦庫,科學家在直接觀察研究中獲益匪淺,如人腦的語言等功能區的定位、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現等。腦庫對腦標本的收集和病理診斷也是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抑郁癥等臨床腦疾病的診斷水平的關鍵。
近年來,國內幾個單位利用醫學院校“遺體志愿捐獻計劃”,按照國際標準規范逐步建立初具規模的腦庫,卻存在規模小、缺乏建設和運行經費、人才支撐等短板。段樹民說,目前,中國科學家用人腦樣本進行的研究主要依賴于進口外國人腦樣本,而生物學標本進口難度大、國內外人腦結構和功能的差異性等因素導致中國在此方面的研究嚴重受限。
段樹民建議,由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衛健委等相關部門制定專門資助計劃,在全國選擇3~5家有基本條件的單位建設中國人腦庫基地,形成腦庫協作工作網絡,統一倫理學和腦庫工作標準,互享資源,為中國腦科學研究者提供人腦組織樣本,助推中國腦科學研究,為解開人類大腦之謎、提高腦疾病的診治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