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浙皖閩贛四省山水相依、地緣相近、人緣相親,聯系緊密。四省生態條件優良、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生態保護與建設、旅游經濟發展條件最優越的區域之一。
2017年12月,原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發改委將修改完善后的《關于審定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總體方案(送審稿)的請示》上報國務院,開啟了四省生態合作的序幕。
全國政協委員吳晶建議,將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建設納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斑@將對實踐‘兩山’理念、促進生態經濟轉型升級、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構筑國家東中部生態屏障、銜接周邊的國家區域戰略以及打造世界級生態旅游目的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span>
吳晶建議,區域協作區內要鼓勵在生態文明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逐步實現生態功能區內地市GDP不納入地方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將反映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指標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大幅提高生態環境指標考核權重。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推動三產聯動、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市與農村和諧相融。統籌立體化交通體系建設。大幅縮短區域內節點城市到長三角、海西主要旅游客源輸出地的通行時間。打通城市與景區、景區與景區之間的旅游交通環線,構建生態綠道網絡,并打通其間的綠廊聯系。推動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圍繞現有的世界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景區,構建更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景區和度假區,形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物體系。全面落實旅游長效精準扶貧富民。因地制宜推進旅游扶貧富民,引導村落和社區按照現代旅游消費特點,發展個性化、特色化、差異化旅游業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協作區內各地實行統籌規劃、分類推進,在追求糧食安全、產業效益、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上全面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