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誼報 連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是什么?是消費!那么新的消費熱點中,增長潛力較大的又是哪種?“新零售”無疑是其中之一!下面這組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
2018年,全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其中,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增長2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達18.4%。
如何順應消費需求新變化,拉動消費增長,激發內需潛力,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潘家瑋關注的問題。
經過調研,他認為,“新零售”具有增量消費、引導生產和推動轉型的特點,發展“新零售”對于適應居民分層次多樣性消費需求,從供需兩端發力,加快培育重點領域消費細分市場,推進我國消費體制機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前景廣闊,值得期待!” 潘家瑋舉了個例子: 2018年在商務部認定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超過7成在淘寶開店,訂單增長253%、到店率增長62%等。但“新零售”作為新興事物,各地發展剛剛起步,更需要從國家層面完善,目前還缺乏制度性的設計,應出臺支持引導政策,創新服務管理。
為此,潘家瑋建議,盡快制定支持“新零售”發展的政策意見,加強服務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對新消費領域的支持,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新零售”,加快線上線下、商貿各業態、流通各環節的融合發展;建立社會化、市場化的數據應用管理機制,推動實體零售企業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讓生產和流通的效率更高,商品和服務的品質更優,消費者的體驗更好,讓消費“活”起來。
如何讓“新零售”發展壯大?潘家瑋認為,關鍵點就在于加快推進傳統商業轉型和零售業態創新。要鼓勵傳統商業轉型升級,鼓勵新零售業態在商業街區、商圈中布局和發展。引導線上龍頭企業建立線下“新零售”示范項目,推動傳統社區商業升級,推動傳統小賣鋪、街邊店升級,提升“最后一公里”的消費力。要支持無人零售店(柜)發展,加強人臉識別、重力感應等技術運用,依托物聯網提升無人零售店(柜)的用戶體驗。
要讓“新零售”健康發展,政府部門的服務和管理也要“新”。潘家瑋建議,創新對“新零售”的管理方式,積極探索食品經營許可、食品安全等新標準。加強物流配套,修編智能物流發展規劃,高度集成社會各種相關資源,提供高品質的物流服務。改進稅收、統計等管理,建立以消費地為主的稅收、社零等指標分成辦法,激發各地發展“新零售”的積極性。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