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3月9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有14位政協委員作大會發言,其中一位是來自浙江的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主席楊戌標,他在發言中介紹了浙江10余年來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和啟示。
楊戌標委員在發言時說,浙江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過“成長的煩惱”。脆弱的生態環境、粗放的發展模式、“低散亂”的產業布局,一度讓天也不是那么的藍、水也不是那么的清。14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調研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用最樸素的語言、最鮮明的邏輯對生態文明建設作了深刻又精辟的闡述。歷屆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接力踐行“兩山”理念,一任接著一任抓,打出了生態建設組合拳。
這些年,浙江共治理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省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提高到84.6%,2017年全面消除劣Ⅴ類水……城鄉環境更美了,發展空間更大了。“成績不是等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在楊戌標委員看來,如今這一幅天藍、山青、水綠的生態和諧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清晰展現在世人面前,首先得益于浙江全省上下全力以赴,鉚足“一股干勁”,始終堅定不移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推動“兩山”理念在浙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其次,浙江立足實際,不為一時之利所惑,不為一時之速所困,制定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戰略,從“綠色浙江”到“生態浙江”建設,從“美麗浙江”到“詩畫浙江”建設,以釘釘子的精神繪制生態藍圖。
在堅守生態文明理念的基礎上,浙江也注重在實踐中創新。楊戌標委員說,在生態整治中,浙江始終堅持源頭治理、問題導向,系統性、協同性并進,統籌協調下好“一盤大棋”。同時建立了一整套科學有效健全的機制,率先建立實施了河長制、生態補償、排污權有償使用、水權交易等制度機制,并以此推動“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