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浙江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水平建設特色小鎮”。去年,我考察和調研了我省的不少特色小鎮,看到了成效,也發現一些特色小鎮在高水平建設上還需更努力的地方。
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我省有的特色小鎮還不夠“特”,個別小鎮產業分散、特色不強,無法達到“產、城、人文”融合的要求。我認為,培育特色小鎮,關鍵在于特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如當前我省走在前列的幾個小鎮——桐鄉毛衫時尚小鎮、龍游紅木小鎮、路橋吉利汽車小鎮等,都以產業為龍頭。所以,首先,我們應當把產業特色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第一要素。立足于當地的資源優勢,找準產業定位,立足已有資源,以特興鎮。但這里說的產業并不局限在二產,特色的一產和三產也是具有很強競爭力的。
第二、適當提升特色小鎮的準入門檻。截至目前,全省有4批創建小鎮和3批培育小鎮,總數為179個,但通過考核命名的還不夠多。建議將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和產業支撐等量化指標作為準入標準,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嚴格論證和可行性分析,把好申報審批關,努力做到創建一個、成功一個。
第三、運用“彈性培育”的思路,延長創建時間。當前,特色小鎮創建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土地管理涉及政策較多、審批程序時間長等問題,使得部分小鎮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創建任務。縱觀國外特色小鎮,如奧地利哈爾施塔特小鎮、法國普羅旺斯小鎮等,都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文化積淀才締造出知名度。因此我建議對于一些極具特色的小鎮,可適當延長創建培育時間,多給予其“精雕細琢”的時間和耐心。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