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形有余而神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和美麗經濟轉化方面,有三大短板亟需高度重視、加快補齊:
短板之一:農村人才支撐能力還不夠強。
短板之二:農村產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
短板之三:農村改革力度還不夠大。
為此建議:
要在推動農村三支隊伍建設上求突破。重點打造農村“領頭雁”隊伍,著力打破身份、地域、職業界限,注重從本地致富帶富能手、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復員退伍軍人、高校優秀畢業生等群體中選拔、培養、造就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建立待遇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把優秀的農村帶頭人留住、用好。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完善政府購買農民技能培訓公共服務的政策辦法和考核機制,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實效性。著力激活農業科技人員隊伍,進一步暢通農業科技人員流向農業農村的渠道。
要在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上求突破。推進農業規模化,繼續加大現代農業園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力度,繼續推進農村承包地有序、合法流轉,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科技化,促進農業提質增效。推進產品品牌化,引導、支持創建區域農產品品牌。
要在推動農村重點改革上求突破。牽住土地制度改革這一“牛鼻子”,在總結全省各地土地制度改革經驗基礎上,爭取中央層面支持,將“德清經驗”“義烏模式”盡快向全省復制推廣,形成全省性的集成效應,全面釋放改革的最大紅利。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發展,充分運用好農民合作基金、資產經營公司等平臺,以聯合更緊、合作更實、融合更深為導向,全力推進農合聯建設發展,促進利益聯結“緊”起來、涉農資源“統”起來、農合聯運作“實”起來。持續優化農村金融環境,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組織,研究出臺省級層面的農信擔保政策,夯實農村信用體系基礎,向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信貸服務。
用戶登錄